第131章 脾氣(三)(第2/2頁)

她這話像是自謙,但也謙得太過了,一葉孤城雖地處東極,但漓山數百年武道傳承,桃李遍布九州,近年來更是連出兩位大乘境,一葉孤城早有“東都”之稱,繁華鼎盛,比起寧州州城韶都也不遑多讓。真論聲名實力,放眼大胤九州,除了宜山書院,還有哪個敢與之相較?

林氏心裏忽然湧上一股不太妙的預感,果不其然,穆熙雲勾了勾唇角,又道:“所以啊,林夫人方才所說的‘以輔聖躬,以興宗室’我不太懂,我只知道聖人也是人,陛下也是要過日子的,人吃五谷雜糧,便生七情六欲,在這一點上,我徒弟跟陛下沒什麽兩樣。林夫人可能不清楚,我們漓山呢,在婚姻情愛之事上,是不太講究利益取舍的,人活一世,若是事事都要權衡利弊,那還有什麽意思?我一向覺得,日子是用來過的,不是用來稱的。”

“如您所知,我徒弟確然是喜歡陛下,我沒有阻攔他,是因為日子是他的,其中冷暖喜樂只有他自己知道,若是緣分對了,日後說不準能像敏誠親王與端武襄侯一樣,傳為一段國史佳話。若是個中滋味不好,那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年輕人嘛多少都會犯錯,一別兩寬,退出來就是了。”

林氏覺得穆熙雲簡直不可理喻,她怒極反笑,胸前起伏幾下,冷冷道:“退出來?穆夫人說得容易,您以為高足是什麽層面的人?以史為鑒,梅氏子的下場您沒忘吧?”

她話音陡然拔高,穆熙雲卻只是容色平靜地看著她,半晌,淡淡道:“林夫人是說流放而亡?”

林氏不言。

穆熙雲輕笑一聲,“林夫人,我徒兒是什麽層面的人我清楚,不消您來提醒。我既然敢說這話,自然有我的道理。”

林氏一噎,剛要開口,穆熙雲又道:“楚珩自小在我與家夫膝下長大,我夫君這人最是護短,他雖沒什麽大本事,但我想,騰出手將徒弟完完好好地帶回一葉孤城,還是行的。”

——穆熙雲的夫君是東都境主葉見微,大胤的五位大乘境之一。

林氏目光閃了閃,緊接著又聽穆熙雲嘆了口氣,狀似惆悵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在這一點上,他徒弟就隨了他,只不過阿月脾氣不太好,他放在心裏的人,那是絕不準旁人擅動的。”

穆熙雲的話說得含糊,林氏捕捉到了其中的“阿月”二字,下意識地就與漓山東君姬無月對上了號,旋即聯想到東君出手千諾樓後,在人前“不為帝喜”的禦前侍墨轉瞬就翻了身,給了皇帝一個在人前亦順理成章恩寵楚珩的理由。難道這漓山上下,是真覺得楚珩跟皇帝,合適?

沈黛在一旁聽著,此刻已經攥緊手帕轉過頭去了,林氏余光瞥見女兒,咬了咬牙,厲聲質問道:“穆夫人,漓山是真的想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嗎?”

她話音一落,穆熙雲卻搖頭嗤笑:“林夫人,您此前說要與我掀開天窗說亮話,既然都到這個份上了,我不妨也給您掀一回窗——”

“且不說如今太子既立,國本已定。只說這兩情相悅之事,有史為鑒,太祖首肯,敢問,我徒弟喜歡誰,陛下喜歡誰,到底是冒了天下的大不韙,還是冒了你堰鶴沈氏的大不韙?”

這話可謂撕破臉皮,直戳林氏的心窩,她呼吸一滯,臉頰狠狠顫動幾下,卻再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穆熙雲頷首致禮,示意先行一步,“我們漓山偏遠之地,見識短淺,言行粗鄙,若有冒犯之處,我自身以及再代家夫,一齊向您賠個不是,還望林夫人海涵。”

……

彼時幾個來打獵的人,在壽雲山上逛了一圈,意料之中的連根兔子毛都沒摸到。

眼看日頭已經到了午時,韓澄邈頂著楚珩的白眼、楚琰的不解,在蘇朗、葉書離、蕭高旻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眼神中,領著幾個人浩浩蕩蕩地往長寧大長公主的山莊來蹭飯了。

--------------------

①沈黛與顧柔則不一樣的原因,見順星(五)②撕X這章主要是為了九年僅有的一個重要劇情點而鋪墊,另外師娘快要離開帝都回漓山了,考慮到沈氏這些人日後行事手段的邏輯,在此之前必須讓他們意識到花雖然弱小可憐但不無助,背後有人,以師娘的口吻最為合適。③太祖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bushi)。世界觀設定裏,異性主流,但對同性相對寬容的背景,主要是出於我個人的私心,不是很想從社會背景上施加太多阻力。類似出於私心的設定,還有前文提及的女孩子不拘於後宅,一般十八歲後開始議親等。架空不必考據~④整本書所有人物的言行都是置於他們所處的世界來講的,勿輕易代入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