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105~108(第4/8頁)

這時蒙恬趕來。

留下擅長安撫百姓的副將後,王翦與李信、蒙恬三人分兵三路,直奔其他尚未拿下的城池而去。

不到兩個月,便將剩下城池全部攻打下來。

-

拿下楚國後,王翦等人並未鳴金收兵,而是在經過一番休整後,趁著士氣大振直接拔營朝著越國打了過去。

所謂越國,其實就是臥薪嘗膽中越王勾踐的後裔。

因勾踐死後的第不知道多少代越王北上伐齊,卻因聽信讒言半道調轉矛頭攻打楚國,然後毫無意外地被當時的強國楚國壓著打,自己也因為中了埋伏兵敗身亡。

他生前沒有繼承人,於是長子與次子陷入紛爭,折騰得越國分崩離析。

分裂前的越國都不能對秦國造成任何威脅,何況是分裂後?

而當年分裂了越國的兩位公子的後代,閩越王無諸和東海王搖兩個人幾乎是在聽說王翦三人帶著幾十萬大軍朝著自己王都的方向奔來之時,便毫不猶豫地命人將所有財物與王印收拾好,只等王翦三人一路拿下各大城池抵達王都後,便主動上繳了財物與王印。

其他王室宗親有樣學樣,除了私藏部分不起眼的財物外,也都將所有身家交給了王翦等人。

王翦:“……”

第一次遇到這麽配合的君王。

但能輕松拿下一座城池,他也不願麻煩,於是果斷接受了兩位君王的投降。

鑒於對方的態度,王翦並未命人將兩位君王捆綁起來,而只是派了幾個士兵看守,且一應吃穿用度也都與之前沒有兩樣。

然後王翦留下部分士兵鎮守,自己則帶著兩位越王回了壽春,等待秦國派來官吏接手各地。

==·呂雉·==

此戰嬴政本該在王翦攻打楚國的時候親自抵達郢陳督戰,但因為秦國各地雪災頻發,嬴政不得不留在鹹陽坐鎮,方便時刻處理各地的突發事件。

因成衣坊一直在不間斷地工作,再加上提前運送到各地的棉布與棉花等,秦國境內除了一些流落街頭沒有預防風險能力的乞丐,倒是至今也不曾出現被凍死的百姓。

但雪災的危害並不只是寒冷而已。

許多百姓的房屋並不結實,以至於等到雪災變得越來越嚴重之後,出現了不少因為積雪壓塌房屋而被壓死或被大雪悶死的百姓。

一些是出行不便,生病後沒能得到及時醫治而病亡。

一些是走路的時候摔跤,不小心摔死。

……

以及其他意外。

秦國從未遇到過雪災,是以沒能提前預想到這些附帶的意外事件。但等事情上報後,嬴政便立刻下令讓各地官吏組織人手在白天清理房屋與街道,就將傷亡率降低到了極低的水平,並很快控制住了事態的發展。

但這次雪災真的太嚴重了。

林阡住的偏殿也被鋪設了地暖,可即便如此,夜晚的時候仍覺得有些寒冷。

而且因為地暖燒火的口子開在屋外,負責燒火的內侍也必須時刻守著。雖然靠在火堆旁不會特別冷,但顯然不能與室內溫度相比。

再者說了,除了議事大殿與嬴政居住的主殿,林阡居住的偏殿外,其他宮殿可沒這麽好的待遇。

畢竟今年降溫太快,各處都急需炭火木柴,以往四處賣炭的小販、百姓等人也必須先保證自家的取暖後才敢拿出炭火到街上叫賣。炭火木柴等物不如去年賣得多,需求量卻比以往好幾年加起來都要大,以至於炭火木柴的價格居高不下,一般人家買都買不起。

而在這種價格之下,鹹陽宮也沒辦法供應每一處宮殿的消耗,於是幹脆沒在其他宮殿鋪設地暖。

林阡對後妃倒是沒什麽感覺——反正她們不會凍著了自己——倒是幾次聽林陌提起原主的故人們冬天生活得不算如意,一番思索後,便想到了兩個大殺器:西方曾流行的壁爐,以及後世常在各種基建文出現的過冬神物火炕。

她先將兩者稟報了嬴政,再將兩種取暖神物告訴了墨家钜子。

經過一番比較後,墨家钜子果斷選擇了實用性更強的火炕:“一份柴火幹兩件事,肯定更受老百姓歡迎,而且宮裏也不太適合出現明火。”

林阡完全沒意見。

於是墨家钜子回去按照林阡所言,將火炕復現出來後,立刻就將所有墨家子弟並鹹陽城內的所有工匠都叫到了墨家幹活兒地方,直接把火炕的技術傾囊相授。

墨家子弟在士兵們的護送下分別前往其他郡縣傳授火炕的搭建辦法,而鹹陽城的工匠們則立刻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走街串巷地推銷火炕的好處,只要自己挖泥,僅僅只需要不到十個錢幣就能幫忙搭建出一個火炕;若是工匠們自己出泥,價格則會翻倍。

但不管選擇哪種辦法,火炕的技術都可以旁觀學習,若能幫著他們打下手,還能獲得匠人們的親自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