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林洛清聽著他這話,笑了一下,“暫時不考慮吧。”

“那什麽時候能考慮呢?”

“等他成年以後吧,現在他還小,還是好好讀書吧。等他成年了,如果他想演戲,那我也自然不會反對,如果他不想,也沒必要讓他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林洛清淡定道。

季樂魚也好,林非也罷,都還太小了,這麽小的孩子,三觀還沒有建立,許多事情與對錯都還在摸索學習中,拍戲勢必會占用讀書的時間,所以他根本不考慮。

當然,季樂魚比起林非而言,更不適合這個時候去娛樂圈發展。

他的性格本身就更偏激更不在乎道德和法律,他更需要學習,需要接受教育,從而守住自己心裏的那把尺。

李導聽他這麽說,也點了點頭,“那倒是,不過寒暑假要是有機會,倒是可以讓他們拍點戲。”

“再看吧。”林洛清笑道。

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林非或者季樂魚也願意,那自然可以。

如果他們沒了這個興趣,那也自然沒有必要。

畢竟,他和季嶼霄也不缺錢,也不需要他們真的去打工賺錢。

他們喜歡與否,才是衡量這件事的唯一標準。

季樂魚試好了服裝造型,李導就和他講起了他明天要拍攝的戲。

這場戲是電影幾近尾聲的一場戲。

在原本的劇本中,路明、向文和傅西經過一路向西的旅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個很小的西北村落。

那是他們年輕時曾經和傅書怡約好一起來旅行的地方,當時傅書怡在隨機遊戲中無意間選到了這個地方,幾個人連自駕遊買什麽都說好了,卻因為後面的不愉快,分道揚鑣,再也沒有實現他們的約定。

傅書怡臨終前和傅西說,讓他代替她和路明、向文一起去這個地方,去看她沒有看到的風景,去告訴他們珍惜眼前人,珍惜緣分,不要因為拉不下面子,而錯失朋友親人,在臨終前後悔。

“你去了後,看看那裏有沒有樹,如果有,就代替我去看看那裏最大的樹,如果沒有,就幫我種一棵樹。”

在黃沙漫天的沙漠,樹是最鮮艷的顏色與希望,如果可以,他希望她的兒子能在未來永遠像樹一樣,滿懷著希望,色彩鮮艷的活著。

那是她對傅西的期盼,是她對傅西的愛。

她看著自己的兒子,笑容溫柔,“未來你還會看到很多風景,去很多地方,不管遇到什麽人,什麽事,媽媽都希望你能永遠色彩鮮艷的活著。小西,等下輩子,我還想做你媽媽。”

傅西看到了很多樹,一棵一棵,他問了村子裏的人,這裏最大的那棵樹在哪裏?

一個老人告訴他們,“在前面的山上。”

老人帶著他們走了過去,那確實是一棵很大的樹,傅西和路明、向文一起,看著面前這棵古樹。

老人站在他旁邊,夕陽西下,遲暮的老人回頭望去,他將和夕陽一樣,慢慢沉入山後的世界。

而他身邊的傅西,則將滿載著希望,繼續生長。

一個希望的隕落,另一個希望的誕生。

這一幕最開始,編劇選用老人這個想象,是為了體現出生命輪回的希望,站在傅西身邊的老人注意著夕陽,傅西卻只看著面前的樹。

他是新的希望,是勇往無前的未來。

可現在,編劇在和李導交談完後,換成了孩子。

換成了由老人的孫子帶著他們去看了那棵古樹,傅西牽著他,他站在傅西身邊,陪他一起看著樹。

孩子更能象征著希望,即使他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了,也無法掩飾他的生機與燦爛。

他勃勃生長著,於是他身後的夕陽也仿佛朝霞一般。

從這一幕的意向上來說,換了種解讀,卻同樣落在了新生的希望上。

從商業元素上來說,觀眾明顯更願意看漂亮精致的孩子勝過白發蒼蒼的老人。

李導是個成熟的商業片導演,在效果同樣的基礎上,他會傾向能獲得觀眾喜愛,更賺錢的選擇。

這一幕的改動並不大,林洛清、聞自明、侯文昱他們的台詞幾乎沒怎麽變,季樂魚也沒幾句台詞,所以幾個人都沒什麽意見,試了妝造,就準備先換 場景拍這一幕。

李導為了這一幕早就選好了合適的地點,他當然不會真去一個村子,村子好找,符合拍攝條件的古樹和夕陽背景卻並不好找。

所以李導選的是一個比較冷門的景區。

季樂魚一聽說是景區,立馬開心起來了,“是要去玩嗎?”

“是要去工作。”林洛清笑道,“不過你如果想玩,拍完也可以玩。”

“好。”

他歡喜的跑去收拾著自己的小書包。

季嶼霄看著他興奮的小模樣,笑了起來,“我還以為你們真的會去找個小村子拍呢?”

“其他可以找村子,但是關鍵的景色肯定不可以,不然拍不出導演想要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