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經濟拯救者(第2/2頁)

5年期限。

利息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這一條,

就會讓無數企業心動。

他們現在活的很艱難,七大財團帶來了他們最渴望的資金,帶來了低息貸款,還有銷售渠道,以及可以獲得美國技術。

這是什麽。

這是爸爸的愛啊。

你缺什麽我們就有什麽,只要你乖乖聽話。

這樣的條件,又有幾家企業頂得住,一邊是優越的條件,一邊是不合作就去死,你會怎麽選。

至於什麽民族主義。

國家都被人占領了,還主義個屁啊。

很多企業選擇了屈服。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9月下旬,哈迪他們來了一個多月時間,而這一個多月時間裏,代表團總共收購了超過300家企業。

囊括電力、供水、電器、汽車方方面面各種產業,哈迪總共放出去3.5億美元低息貸款。

在獲得資金後,這些企業快速恢復生產,很多原來的熟練工人回到崗位,這一下解決了幾十萬下崗工人的工作。

有工作就代表能賺到錢,有錢就有飯吃。

不得不承認。

日本人很勤勞,比美國人勤奮多了,工作任勞任怨,而且現在工作難找,都倍加珍惜。

工廠裏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沒人偷懶,生怕被管理者開除。

而美國工廠呢,工人動不動就罷工。

工會把工人們養的很刁,很多工廠一年到有半年在鬧罷工。

而且美國工人工資高,比日本貴了10倍不止,在財團管理者眼裏,這些工資可以忽略不計。

哈迪航運在日本,重新成立了一家航運公司,哈迪把手裏剩下的貨輪全部拿出來,一下子成為日本最大的航運公司。

至此,

哈迪收購的美軍戰後貨輪全部消化完畢。

不過他也借此完成了全球的航運布局。

那些簽約企業,得到來自美國工廠的零配件訂單,這些零配件刨除運輸成本,都要比在美國生產便宜很多。

工廠開工。

工人拿到工資。

一個個喜笑顏開。

終於可以吃一頓飽飯了。

如今的日本,哈迪只來了一個多月,人們就感覺到了明顯的變化,不像之前那樣死氣沉沉,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如今日本的大批企業,尤其是生活類產品企業,日夜趕工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運往美國,而在美國進行二次加工後,甚至只會貼上一個標簽,就會轉運去歐洲,美國從中賺取差價。

各種機器零配件廠也相繼開工,和美國機器工廠簽訂合同,提供更廉價的零件。

這天日本報紙上,報道出一篇文章,

“記述哈迪特使來日本五十日,為日本帶來的巨大變化!”

文章中,

細數了哈迪來日本後所做的事情。

收購工廠,招聘工人復工,解決了百萬人的就業,這些工人都是家庭的頂梁柱,間接解決了幾百萬人的生活問題。

碼頭日夜不停的運輸,同時換回更多糧食。

文章後面就是吹噓,把哈迪誇上了天,仿佛哈迪成了日本的救世主。

麥克阿瑟如今在大阪,這裏緊鄰海邊,也有一個美軍軍事基地,看到報紙上的報道,老麥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原先日本人也是如此誇贊他,現在卻轉頭去跪拜哈迪,這讓高傲的麥克阿瑟心裏很不舒服。

“經濟拯救者,真是可笑,要不是我在這裏駐紮十幾萬軍隊,要不是我前期的工作,他能做出這樣的成績來。”

不過麥克阿瑟也有些納悶。

自己扣住了那些查封的軍工廠,哈迪竟然沉得住氣始終沒找自己,他也有些奇怪。

原先他打算,哈迪如果找自己,姿態擺的低一些,認清自己的位置,他對對方教導一番,讓對方知道自己才是日本的統治者,就把工廠給他。

畢竟那是國會的決定,他不可能一直阻攔。

可哈迪只找過他一次,他離開後,就再也沒有聯系過,反而轉頭去收購日本企業,現在做的風生水起。

麥克阿瑟心裏其實並沒有他表面上那麽淡定,畢竟那些資產不止是哈迪的,更是七大財團的,如果得罪了七大財團,他也很難承受。

現在的情況是哈迪不找他,讓他有些騎虎難下了。

可主動找哈迪,他又覺得很丟面子,前期的一切就都白費了,更讓對方知道自己怕了,事情就僵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