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熔化(第2/3頁)

從這一點上來說,吳三桂的將才是毋庸置疑的。

最後,隆武帝詢問吳三桂,下一步他有什麽打算?

嚇的吳三桂連連叩首,直說聽從朝廷責罰,赴湯蹈火,將功贖罪。

朱慈烺微微笑,某種意義上講,吳三桂雖然有雄心,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抱負和野心,他所有的一切,其實都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隨波逐流”,如果沒有甲申之變,李自成入主京師,吳三桂就絕不會打開山海關,如果沒有康熙削藩,他也絕不會反清,吳三桂一生的所有作為,其實都是為了保全自己,不論開放山海關還是反叛清廷,事先他都沒有太多的準備,都是倉促而為。

這樣的人,或許不是忠臣,但除非是逼到極點,否則他也不會輕易改變立場。

“如果朕給你足夠的糧餉和戰馬,你要多長時間,能練出一支如關寧鐵騎的精銳騎兵來?”

朱慈烺問。

明末各個總兵的主力,大部分都是自己豢養的家丁,家丁不在大明朝正常的官兵編列之中,只隨主將而走,而損耗在插汗河套的兩千關寧騎兵,大部分都是吳三桂的家丁,一部分是山海關副總兵胡國柱的家丁,但胡國柱已經在插汗河套陣亡,所以也就不提了。

“……慢則三年,快則兩年。”

知道隆武陛下睿智,又多次帶兵統兵,不是可以哄弄的人,因此吳三桂不敢欺瞞,老老實實地回答。

“既如此,吳三桂,朕令你在京畿,參照京營的建軍之法,在三千營之外,再建一個騎兵營,你為主將,吳國貴為副將,營的名字嘛……就叫寧遠營。”朱慈烺道。

聽到這道旨意,吳三桂和吳國貴兩人心中都微微一涼,兩人遼西出身,久在遼東,他們的親朋和故舊,也大部分都在遼西,遼西是他們的根,在他們的意願裏,排第一的還是返回寧遠,繼續領兵為將,哪怕是降一級他們也願意。

但現在陛下聖令已出,他們不敢違抗,只能高聲領旨謝恩。

隆武帝清朗的聲音在殿中回蕩:“吳三桂,吳國貴,糧餉戰馬朕會保證,兩年以後,朕要見到寧遠營成軍的滾滾鐵騎!”

……

為什麽要把吳三桂留在京畿練兵,而不是令他返回寧遠,繼續守衛寧遠呢?

一來,是削弱遼西軍伍集團的影響力,這其中尤其是吳三桂的影響。

一人能決定打開山海關,一人又能決定跟隨建虜,南下征討南明,最後又勒死永歷帝,多年之後,又能一人決定,舉起反清大旗,反叛建虜,從始至終,吳三桂一人就決定了整個關寧集團的方向,其間竟沒有任何將領反對,這不能不承認吳三桂的巨大影響力和對關寧軍的完全掌控力。

雖然這一世大明中興可待,吳三桂不會有前世的機會和機遇,也不敢有那樣的野心,但朱慈烺卻也不能不防。

調走吳三桂,令劉肇基率領兩千精武營為山海關總兵,等於是在遼西摻沙子,同為遼西軍伍集團的馬科,無論影響力和個人實力都不如吳三桂,令他為寧遠總兵,雖然出擊不足,但穩守還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增加京畿周邊的機動隊伍。

從這一次烏克尓河和墻子嶺戰役看,大明缺乏騎兵和優秀的騎兵將領,同時的,京師周邊的長城防線,依然不能保證百分百的安全,在不能處處增兵的情況下,在京畿周圍設置更多的機動部隊,隨時救援,就成了必然的一個選擇。

另外,烏克尓河之戰後,建虜在蒙古草原的影響力大大削弱,下一步,哈刺慎喀喇沁蒙古即將變成大明一邊拉攏,一邊打擊的對象,要想打擊他們,非有騎兵不可,雖然張家口塞外三部和宣府騎兵,但草原茫茫,只靠這些騎兵,怕不不夠,更何況,以後還要遠征遼東,因此,在京畿薊州等地,訓練、增加可以隨時出擊的騎兵,一直都在軍機處的謀劃中,現在吳三桂兵敗,正可借機將其從寧遠調出,派駐京畿周圍練兵。

……

吳府。

回到家中的吳三桂一身疲憊。

吳府上下也都黯然。

“可惜咱吳家在遼西多年的經營,一下子就沒有了,唉,以後又得從頭再來了。”

深夜,吳家父子三人相對而坐,吳襄嘆息。

這一戰,不但損害了吳家多年豢養起來的精銳家丁,更重要的是,丟了寧遠總兵的帽子和地盤,他們吳家在遼西的利益,比如大片的田地,以後就未必能保住了。

弟弟吳三輔還沒有完全灰心,他說道:“寧遠形勢復雜,馬科未必能鎮住,但是有亂,還得哥哥出馬!”

“你知道什麽?”吳襄沒好氣的瞪他一眼:“這一次陛下除了將你哥哥調回來,聽說薊遼總督範志完也即將被召回京師,以後遼西寧遠這一片,就以遼東巡撫黎玉田為首,朝廷不再派遼東經略或者是薊遼總督了。那個黎玉田和你哥哥素來不對付,只要他為遼東巡撫,怕就不會歡迎你哥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