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李定國的判斷(第3/3頁)

“臣豈敢……”李定國急忙要跪。

“不要多禮,朕只問軍事,無關其他。”朱慈烺擺手示意不要跪。

李定國收回下跪的動作,沉思道:“回陛下,如果是臣,臣會咬牙堅持,待我軍混亂。”

“如果我軍不亂呢?”朱慈烺微笑。

“那臣就會果斷下令撤退。”

“你說的待,指的是多長時間?”朱慈烺問。

“十天。”

“為什麽是十天?”

“十天之內,如果墻子嶺那邊有突破,必有消息傳來,如果沒有,那就意味著建虜的謀劃失敗了,我軍沒有隨之起舞。建虜兵力不占上風,糧草補給更是困難,天寒地凍之中,繼續在河邊和我軍對峙,沒有任何好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軍的糧草補充和兵馬會越來越占據優勢,建虜卻是越來越困難,一個不慎,就會大敗,因此,撤退保存,以待來日才是上策。”李定國道。

朱慈烺不置可否,只淡淡看著他:“如果多爾袞退了,不但張家口塞外三部,就是這哈刺慎左翼右翼,喀喇沁左翼右翼蒙古也都會離心,建虜再無統領蒙古各部的聲望和實力,回到沈陽的多爾袞也必然是灰頭土臉,為政敵所攻訐,輔政王的位置恐怕難保,這些事情,卿可想到了?”

李定國愣了一下,拱手:“陛下英明,臣想的只是軍事,至於建虜的權力鬥爭,臣一時倒沒有想到。”

朱慈烺在心中微微點頭,心說歷史誠不欺我,和歷史上一樣,李定國於軍事有才能,對明廷有忠心,但對政治卻是一竅不通,不知政治上的險惡遠比軍事鬥爭更是吃人,他在軍事上的勝利太多,也不如倒騰政治的孫可望的功勞大。

偏偏孫可望又野心勃勃,有取而代之的心思,最後,孫李兩人相助掣肘,將大好局面葬送。

——如果李定國在政治上能有孫可望一半的才能,早有謀劃,也許南明永歷朝就不會敗亡的那麽快。

不過這樣倒也好,不用擔心李定國在政治上有什麽太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