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調兵北上(第2/3頁)

崇禎帝臉色鐵青,目光望向兵部馮元飚。

馮元飚低眉垂首,如果是今日之前,他肯定是會反對的,但今日運河之敗,令他大受打擊,雖然崇禎帝沒有降罪,朝臣也還沒有人彈劾,但身為兵部尚書,總攬全局之人,他的責任,肯定是跑不了的,此種情況下,他如此再堅持前見,不同意征調孫傳庭和左良玉,反對次輔陳演的建議,那麽,肯定會新賬舊賬一起算,被朝臣們一起攻擊。

因此,馮元飚不能反對,只能默許了。

“陳閣老所言,臣贊同,現在江北空虛,確實應該征調兵馬,不過臣有一點和閣老不同,臣以為,孫傳庭可調,但左良玉不可輕調。”蔣德璟卻道。

“為何?”陳演問。

“因為陜西和湖廣現在的情勢,完全不同,闖賊逃回陜西後,在商洛一代蟄伏隱藏,孫傳庭去年擊潰袁宗第,圍逼商洛山之後,闖賊四處逃竄,兵馬已經所剩無幾,若非是山高林密,糧草不便,闖賊早已經授首,上月軍報,孫傳庭已經將闖賊驅趕、圈圍在了八十裏的範圍內,挖壕溝,斷絕了周圍的糧草,即便不發動攻擊,今年冬天,也足以將闖賊餓死,十年匪患,一朝可除。因此,臣原本是不同意調孫傳庭的,孫傳庭一走,闖賊說不得會起死回生,但現在建虜突破運河,京南山東危急,也就顧不了那麽多,可令孫傳庭留下一部分主力,繼續圈圍殲滅,令其率領主力北上,有留下的偏師,就算闖賊逃脫,也掀不起大亂。”

“湖廣則不同,雖有螺山之敗,但獻賊實力仍在,加上還有革左五營等流賊策應,形勢依然嚴峻,湖廣總督侯恂和鳳陽總督馬士英,動用十幾萬人馬,耗費錢糧百萬,才好不容易將這兩股流賊控制住,如果調走左良玉,少了十萬兵,只留黃得功和劉良佐,原先的包圍網,必然出現漏洞,一旦獻賊和革左五營匯合,就更難以剿滅,江南就大亂了,因此臣以為,左良玉部不可輕動!”

“另一個原因,左部軍紀不佳,常常搶掠百姓,雖然朝廷嚴厲呵斥,但卻屢教不改,從湖廣北上,所過千裏,一旦左部故態重萌,這千裏的州縣就要遭殃了……”

說到最後,蔣德璟有點痛心。

崇禎帝臉色更難看,左良玉軍紀不佳,他當然是知道的,每年都有禦史和地方官員彈劾左良玉,但都被他壓了下來,不是他喜歡左良玉,姑息養奸,而是他不得不忍,因為左良玉手握十萬兵馬,是現在剿匪的最大主力,他不得不倚仗,但每看一次彈劾,他心裏的痛恨就增加一分——總有一天,他要和左良玉算這筆賬的。

崇禎帝的心思和想法,殿中的三位閣老都是明白的。所以蔣德璟最後這一句話,算是說到了皇帝的心窩裏。

“如果不調左良玉,只靠孫傳庭,能穩住江北的局面嗎?”默了一下,崇禎帝問。

這一次,蔣德璟和陳演都默然了。據孫傳庭自己的奏報,他麾下的三個總兵,一個中軍營,經過兩年,現在已經練出了六萬人馬,如果留一萬圍剿李自成,一萬留守,能北上勤王的,不過四萬,四萬人馬,迎擊建虜的十幾萬,肯定是不夠的。

“陛下,”一直靜思的首輔周延儒站了出來,向崇禎帝拱手,四平八穩,緩緩說道:“蔣閣老所言甚有道理,左良玉確實不可輕動,但孫傳庭的新軍初練,能有幾分戰力,尚是一個疑問,因此不能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傳庭的身上,臣以為,左良玉不可輕動,但黃得功和劉良佐卻是可以動一下的,可令鳳陽總督馬士英,統帥兩人北上抗虜,留湖廣總督侯恂督帥左良玉,重新布局,調四川兵,繼續剿賊!”

蔣德璟皺眉,左良玉不可輕動,黃得功和劉良佐的人馬難道就可以調集了嗎?就軍紀來說,兩軍比左良玉好一些,尤其黃得功,本是出身勇衛營,最早是一個車腳夫,投身勇衛營之後,積功成為總兵,不論軍紀還是對朝廷的忠心,都遠勝左良玉。

但問題是,因為有左良玉黃得功和劉良佐三人的共同存在,官軍才能將張獻忠追的亂竄,如果去了黃得功和劉良佐這兩條臂膀,雙方的平衡立刻就被打破了,左良玉兵馬雖多,有十萬人,但還能像現在這樣,壓制住張獻忠嗎?

蔣德璟有憂慮。

崇禎帝卻聽的連連點頭,這一刻,面對建虜的入塞,他好像已經忘記了張獻忠,但隨即,崇禎帝又憂慮,皺眉道:“黃得功和劉良佐麾下多是南兵,能戰否?”

“南兵亦有勁旅,臣以為,黃得功劉良佐部的戰力,不亞於左良玉!”周延儒道。

崇禎帝這才放心,目光看兵部馮元飚。

馮元飚拱手,低聲道:“閣老所言甚是,兵部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