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戰前軍議(第3/3頁)

侯恂久在詔獄,雖然大勢看的清楚,但膽子不免小了一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思很嚴重。

朱慈烺又看向三個參謀。

李紀澤、江啟臣,劉子政三人都是點頭,都贊同向開封進軍。

除了蕭漢俊、佟定方沒說話,眾人基本都達成了一致意見——李自成在開封城下損耗不小,太子“疲兵”的戰略目的已經到達,官軍養精蓄銳也有相當的成績,既然聖旨以下,他們當然要贊同出兵,不然豈不是抗旨?

文官謀士們的想法很正常,但朱慈烺卻不能這麽想,因為他比他們想的更多更遠,或者說,他心中沒有他們那麽多的顧忌和負擔。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從來沒有將自己皇太子的身份看得太過重要,不要說皇太子,就是皇帝又如何?到了崇禎十七年,都是荒冢一堆草沒了的命運。唯一能自救的就是在這兩年中奮發圖強,抓住當年從崇禎帝的指縫間流失了的機會,為大明朝這艘快要沉沒的巨輪,堵上進水的窟窿,逐漸修補,調整航線,甚至是更換發動機。

因此,朱慈烺雖然敬重自己的父皇,但對崇禎帝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卻實在不能苟同。

最致命的一點,崇禎帝對一城一地的得失看的太重要,根本沒有空間換時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忍辱負重,就如當年晉文公避退三舍,而後一舉擊敗秦兵的戰略目光。大明的精銳本就不多,卻都在一次次疲於奔命的救援戰中消耗殆盡。

以往管不了,但這一次開封之戰朱慈烺要照自己的謀劃打。

哪怕崇禎帝連下聖旨,他也不會改變。

朱慈烺的謀劃是什麽?那就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一次擊潰李自成的主力,令其三到五年之內不能翻身,無法再和關外的建虜遙相呼應,摧殘大明瘦弱的肌體。在一個月之前,朱慈烺還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但現在他已經隱隱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當然了,如果能全殲甚至是抓獲李自成,一舉除掉,那就更好不過了。

而要達成此目標,就不能急於向開封進軍,利用開封的堅城,繼續損耗李自成的兵力和糧草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