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報名 地域差異真不小啊(第2/3頁)

三個人繼續討論到深夜,金姐第二天要趕早上八點的飛機,她早早起來,卻不覺得累,兩眼放光交待宋詩遠,“安頓好小妹趕緊回來。我們得去香港一趟,算算一套搭配大概要多少錢,好做個成本估算。”

多探探路總沒錯。

她還要把面向白領的美容院給開起來。美容院的顧客要是能維持在每個月一千人,再加上機場推銷,漸漸就能把自己的護膚品牌做起來。

金姐走後,姐妹倆也退了房。雖然金姐說讓她們繼續住酒店,可前幾天是出差,現在是私事,不能占人家便宜。

姐倆今天要去海市大學附近找房子。

宋詩遠現在覺得孟母三遷的道理是真沒錯,看看,連大姐和徐山平都用功自學了!既然這樣就在大學附近給小妹找個住處,學什麽課程都方便,學生們之間交流信息也靈通。

這幾個月她賺的錢可不少,麗影的傭金,會所的抽成,再加上自己賣衣服,一共存了五六萬,要是能在大學邊能幫小妹買個小房子那最好,一時間買不到的話,就先租著,再慢慢找。

余自新把自己的學習計劃都寫出來了,先用一年時間自學高中課程,同時繼續學美術基礎,明年她就十八歲了,到時可以參加成教和自考,接下來爭取再用兩到三年時間考下大專文憑,之後嘛,她還想到國外的大學看看呢,哪怕是短期課程也好。見識多了,自然知道該往哪裏走,想學什麽,需要哪些專業知識。她覺得這樣有的放矢比只為了拿個大學文憑隨大流報個熱門專業要強得多。

其實,海市幾個大學都有余自新想學的設計專業和面向社會開的美術課,但是這所大學附近她是最熟的——重生前,媛媛就住這裏,余自新和她共同生活了快十年。更重要的是,媛媛的媽媽李婉晴,這時就在大學當行政老師。要改變媛媛的厄運,必需通過李婉晴。

上了出租車,宋詩遠問司機,“您對海市大學那片熟嗎?我們想在大學附近找個能常住的,不貴又幹凈的地方。”

海市的出租車司機多精明啊,立刻給她們介紹,“去光華旅館呀,開了好幾年了,很幹凈,價錢也合適,每年開學好多家長送孩子來都住那裏。”送人過去住,旅館會給他傭金。

這間光華旅館直到余自新重生前還開著呢,確實口碑不錯,就是離大學不算近,坐公交車要一站路才能到學校大門,要走路的話最少十幾分鐘。

光華旅館在街道裏面,離大馬路有幾十米距離,房間只放得下兩個單人床,而且還沒獨立的衛生間,公用的廁所和淋浴在走廊盡頭,但收拾得幹凈。一個床位一天二十,現在是淡季,老板娘就一個房間算她們三十。

姐妹倆跟旅館老板娘打聽租房的事,老板娘說:“這附近有個職業介紹所,你們去了,找一位王秀娟老師問問吧,她對這一片很熟的。”

這個職業介紹所余自新可太熟了。王姐王秀娟更是大熟人。

她來海市第一份鐘點工就是王姐幫她找的。

王姐後來又幫了她很多很多次,找房子,找工作,在菜市場找攤位……媛媛這份也是王姐牽的線。

職介所裏的人其實是街道辦事處人員,來辦事的人都得尊稱他們一聲“老師”,這工作很清閑,後來電腦普及了,來找工作的人可以在一樓大廳自己用電腦上網找,老師們就更沒事了,但是,王姐是辦事處老師中的異類。

余自新一度覺著,王姐在街道辦事處真是屈才了,她應該去國安部門才對。

王姐對自己手下這片地盤上有什麽動靜一清二楚,誰家婆媳不和,誰家有空房出租,誰家小保姆要回老家了,誰家媳婦要生寶寶了,誰家小男囡對象吹了……她全知道,全記得!全寫在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裏!

往筆記本上記錄這習慣余自新還是學她的。

如果僅是愛打聽,那麽王姐可能只是個熱愛八卦的大媽,但是,王姐就像一台人肉信息匹配機,她積極地收集整理好各項消息後,熱情地配對!

每一次介紹成功工作、租房、相親,王姐都非常有成就感。

兩姐妹一路走來,余自新感慨萬千,她以為這裏是她生活過十幾年的地方,但現在這地方很陌生,高層住宅還沒建起,到處都是六層樓的家屬院,路邊還有電線杆呢。

職介所倒是沒怎麽變樣。

兩人進去一問就被帶到王秀娟老師這兒了。

余自新看到年輕了許多的王姐,靦腆地笑了笑。

王姐問清她們的情況後讓宋詩遠留下手機號,“沒問題!保管給你們找到一個合適的房子。你們先去大學聯系吧,知道繼續教育怎麽去吧?”

姐倆去大學辦好課程報名,宋詩遠感嘆,“真是到哪個山頭唱哪裏的歌。海市人好像都更喜歡說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