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儒生寧憶

天亮的時候,寧憶回來了。

前些日子,寧憶親自護送趙良庚離開石門縣,進入荊州境內,渡過大江,前往位於江畔北側的江陵府江陵縣,兩地相距三百余裏,寧憶去時因為要顧及趙良庚的緣故,是騎馬而行,所以用了三天的時間,回來時則是禦風而行,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

安全返回江陵府之後,趙良庚許諾不會再追究此事。承諾能否遵守,關鍵還在於雙方的實力如何,如果李玄都等人只是尋常江湖散人,趙良庚可以在脫困之後立刻翻臉,可李玄都他們不是江湖散人,身後有正一宗和無道宗為後盾,翻臉容易,再想要收拾殘局可就難了。

江湖不只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兩個素不相識之人在動手之前,必然要把對方的來路問清楚了,把自己的後路想好,都說未雨綢繆,動手之前多說話,總好過動手之後惹出了亂子再去多說話。趙良庚之事也是如此,事先定下了規矩,李玄都等人保證趙良庚性命無憂,趙良庚許諾事後不再追究報復,若是趙良庚不守規矩,那也別怪張靜修和澹台雲不講規矩。

正因為如此,秦素剛到石門縣的時候,沒有見到寧憶。現在寧憶回來了,李玄都自然要為秦素引薦一番。

秦素早就聽聞過寧憶的大名,畢竟是與秦清、宋政齊名的邪道“三刀”之一,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正道“三劍”,分別是大劍仙李道虛、慈航宗白繡裳、“海枯石爛”張海石,以“三劍”對比“三刀”,宋政不敵李道虛,秦清略勝白繡裳,張海石遠勝寧憶,還是正道更勝一籌。

不過寧憶不是張海石的對手,就不意味著寧憶弱了,當年李玄都在巔峰時能險勝寧憶一籌,其後這些年來,李玄都不僅僅是原地踏步那麽簡單,而是不斷大步後退,寧憶卻是一路向前,從天人逍遙境晉升為天人無量境,這一進一退之間,兩人的差距便成了少玄榜與太玄榜的天塹。此時的李玄都差不多算是重回巔峰,可已經不是寧憶的對手,除非李玄都登頂天人境,才有與寧憶一較高下的資格。

秦素倒是聽李玄都說過他與寧憶西北奪刀的故事,只是不知道他們兩人何時又成了朋友,暗忖難道這就是不打不相識嗎?不過寧憶的事跡,秦素還是有所耳聞,可以說在江湖上的癡情人中,寧憶最起碼也可以排到前三之列,女子的思維從來與男子不大不一樣,在秦素看來,李玄都能與寧憶這樣的癡情之人相交,近朱者赤,自然是極好的。

李玄都與秦素來到寧憶的居處拜訪,此時寧憶因為準備離開此地之故正因為收拾房間,其實寧憶的行李並不算多,只是房中放了許多書籍,並非是江湖中的功法秘籍,而是儒家的經史典籍。按照儒家的規矩,讀書人一年幾次曬書,寧憶自從不再沉浸於過去之後,便將自己那些壓箱底的書籍又翻了出來,既是溫故而知新,也算是曬曬書,雖然這屋中同樣沒有陽光,可總好過整日放在須彌寶物之中。

見兩人前來,寧憶停下手上的活計,拍了拍身上的塵土,主動迎了上去。

李玄都與寧憶見禮之後,道:“我來給寧兄介紹,這位是忘情宗的秦素秦白絹。”接著又對秦素道:“素素,這便是我對你提起過多次的寧先生了。”

秦素沒用江湖人的抱拳禮,而是行了個萬福禮:“見過寧先生。”

自女帝以來,女子行禮除進宮拜神之外,一律不行跪拜之禮,改行萬福禮,此時秦素以萬福禮而非抱拳禮見禮,說明她並不打算以江湖人的身份與寧憶結識,而是以李玄都朋友的身份與寧憶見禮。

寧憶微微一怔,立時明白過來,也不用抱拳禮,改為讀書人的拱手作揖還禮,笑道:“久聞秦姑娘大名,江湖中人稱呼為秦大小姐。我近來聽聞紫府劍仙為了秦大小姐而叛出師門,言之鑿鑿,讓人不得不信,今日終是見到正主本尊了。”

秦素臉色微紅道:“寧先生不要聽信江湖上的好事之徒亂說,沒有這回事的。”

寧憶哈哈一笑:“江湖上的確有很多好事之徒,不過他們大多不會憑空捏造,而是捕風捉影,既然有這樣的傳言流傳出來下,想來不會是無風起浪。”

這下秦素徹底無話可說了,這件事要說與她沒有關系,的確沒有關系,要說與她有關系,也勉強算是有些關系,畢竟她被李道虛請去蓬萊島做客是眾所周知之事,辯駁不得。

好在寧憶是個方正之人,也就是在李玄都面前才會笑言打趣一二,不會在言語上一直緊追不放,讓人厭煩。

見禮之後,寧憶將幾卷書收起,騰出兩把座椅,請兩人入座,他幹脆坐在一個繡墩上,抖了抖袖子,說道:“這兩天陪著趙良庚去江陵,一路上與這位部堂談論朝政,感觸頗多,如今的朝廷已是腐朽到了骨子裏,非要破後而立不可,可是誰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