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大漢太子(第2/3頁)

“開墾‘鳩茲’之地?”呂武沒記錯的話,那邊是長江中下遊的平原之一,也就是後世的蘇州平原。

總是說什麽諸夏地大物博,泛泛之談顯得無比空洞,以封建時代而言能作為產糧區的平原其實少得可憐。

一直到工業時代,哪怕是到了工業時代之後,諸夏的各種資源其實都算不上豐富,尤其是各種山簡直多到要命的程度,給予各種建設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說白了,哪怕是某地有什麽珍貴資源,沒有一條路能運得出去嗎?運不出去,再珍貴的資源都無法變現,其實也就是堆在那裏而已。

而諸夏就是個多山地的地形,修路將會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想要有所收獲之前的投入成本會顯得很誇張。

呂武現在有著很大的地盤,還沒有辦到“大一統”就深深感覺到了地形帶來的惡意,深切地感受到統治的脆弱,猜測想要維持統治需要投入的成本會有多麽的驚人。

中樞朝廷有威望又能服眾,維持人心上的向心力,有一個安定的社會,哪怕是這樣統治力都顯得脆弱,一旦搞得人心思變再出現處處烽煙,立馬就會變成困守一地的“京城天子”了。

所以了,在諸夏想要單純依靠暴力維持統治就是個笑話,以至於一直以來一再強調名正言順或眾望所歸的重要性,原因當然是受限於交通的因素呀!

“依你之見,楚國開墾需以幾年?”呂武問道。

從無到有去開發一個地方並不簡單,哪怕是動用國家力量,沒有一個合理的開發方案,再配上一個能做事的班子,會變成做越多錯越多。

呂陽答道:“‘鳩茲’地勢平緩,其地多水系,開墾極易。如公子祿不加肆意妄為,快則五年,慢則八年?”

這麽說,耗時也不是太長。

本來吧,想拖垮楚國就有點難,有沒有多一個產糧區,區別方面其實不大。

呂武一開始就沒想過用拖垮的方式來解決楚國,他即便對春秋再不熟悉,還能不知道楚國是個在糧秣供應上拖不跨的國家嗎?

事實也是那樣,無論在春秋還是到戰國,任何史書上都看不見楚國軍隊缺糧的記載。

歷史上秦國有試圖拖垮楚國,結果是秦國自己差點被拖垮,認清拖不跨楚國的秦國冒險選擇了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

呂武現在需要慶幸的是徐國和鐘吾國的疆域沒有落到楚國手裏。

一旦徐國和鐘吾國成了楚國的疆域,楚國又清醒地認識到需要增加產糧區,泗水那邊被開發成為糧倉,以後漢國想擊敗楚國的難度還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

呂陽又提到了楚國的權貴。

在晉國仍然為中原霸主的時間段,周王室的眾分封國是一個體系,楚國自成一個體系,吳國的體系跟楚國很相近。

周王室陣營的列國,權力架構大概是分為一國之君、公族、貴族,一國之君無法也辦不到肆意殺戮貴族,雙方是一種互相平衡的狀態。

楚國以及吳國則是一國之君像個“奴隸主”,其余治下的任何都是“奴隸”,君王想殺誰就殺誰,想幹點什麽缺乏約束。

所以了,曾經的晉景公想幹掉趙氏滿門需要布局,再花費心思拉攏其余各卿位家族;換作楚共王想殺死自己的令尹,一道命令就能將令尹拉出去砍了,再清算令尹一家子,哪裏用得著那麽麻煩。

或許是因為楚國跟中原列國交流多了,可能也是楚國的國勢衰弱,反正就是“王權”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地方上的貴族出現了聯合自保的趨勢。

“楚新王作亂時,孩兒恰好在‘郢’,親眼所見楚貴族連夜逃奔壯舉。”呂陽說道。

逃跑還能被稱為壯舉?場面該是多麽大呢。

呂武有相關的情報,那一夜楚國都城“郢”舉家逃跑的貴族不少於百家,一家之主以及親人、護衛、隨從數量成百上千,搞得原本擠了六萬多人的“郢”在一夜之後只剩下三萬多一點人口。

“此些貴族返回封地大肆招兵,切斷道路不允他家往返,局勢之烈可見一斑。”呂陽說道。

楚國是“公族政治”階段,超過八成的貴族其實是某一代楚君的子孫後代,只有極少數貴族是因功獲爵,更少部分的貴族則是遭到吞並的亡國遺族。

比如養由基這位天下第一神箭手,他就是養國的公族後代。

別看養由基很牛逼的樣子,能夠從楚共王的處置看去,楚國對那些亡國遺族的信任感很一般,再牛逼也就是個“打手”的角色,壓根就不可能手握大權。

熊圍幹了弑君奪位的事情,他卻不是羋姓熊氏第一個幹這事的人。

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嚇得一幫親戚跑回家玩“結寨自保”,是不是能夠側面證明楚國公族的矛盾無比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