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怎麽才能坑到漢國?(第2/2頁)

士匄和中行吳肯定也有類似的想法,只是他們誰都不會述之於口罷了,免得有誰拿這個當投名狀去討好呂武。

幾個國家的君王在函谷關之外會面,談了該談的事情,沒有多余的耽擱就各自回國。

這一次會面,呂武表態會出兵,還是出動一個“軍”外加兩萬騎兵,換取“新田”、“賈”、“荀”以及所屬的十七座城邑。

韓國將會出動兩個“師”,除了從範國那邊獲得了交給漢國的城邑補償之外,他們還獲得了“樊”、“台谷”、“溫”等六座大城以及二十三座城邑。

一旦置換完成,韓國將會將都城定在“原”。

那麽一交換,漢國又向東擴張了接近三百裏,保證了關中與關外的暢通,同時想要東出再也不會被窮山峻嶺給擋住。

韓國並不吃虧,甚至是大賺特賺,就此不用讓都城直面漢軍的兵鋒,尤其重要的是獲得了“原”和“溫”這兩塊糧食高產的地皮,更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離周王室足夠近了。

要說占便宜,這一次荀國從韓國身上占的便宜才是最多。

荀國正在跟齊國、魯國等國交戰,只是出動了一個“旅”幫助範國意思意思。他們卻是從韓國這邊獲得了大量的城邑,完成了跟飛地的銜接,還徹底包圍了“邯鄲”。

既然已經決議出兵,考慮到一年四季中也就那麽幾個月的氣候適合用來大戰,漢國的軍隊開出函谷關,順道接收了該獲得的城邑,大軍徑直往“虎牢”那邊去了。

等待呂武率軍來到“虎牢”這邊,得知韓起早早帶著兩個“師”抵達,荀家則是帶著一個“旅”也早到了,並且有一個“軍”又三個“師”的範軍已經在“宛”跟楚國等聯軍形成對峙。

範國負責接待友軍的是劉明,他是當前範國的元戎,士匄則是親自在“宛”那邊領兵。

“敵軍為數超十五萬,由楚王親自統兵。”劉明一臉的憂愁。

又是十五萬?楚國真心牛逼啊!

楚國連續好幾年用兵,中間還吞並了陳國、蔡國、沈國和吳國,一再損失還能拉出十五萬兵力,就是不知道兵源素質怎麽樣。

是的,楚國宣布吞並了吳國,只是有很多吳人躲在山林裏跟楚國過不去。

呂武一聽,心裏不憂反喜,想道:“楚軍越多越好,這一次哪怕我的損失會大一些,只要能吃掉這一支楚軍,怎麽都能讓楚國衰落個十來年的吧?”

到了漢軍損失慘重的地步,範軍、韓軍不可能能獨善其身,呂武一旦到了地方,要幹的第一時間會是獲得聯盟軍隊的指揮權。

當然,遭到侵犯的是範國,作為東道主的士匄在天然上會是聯盟大軍的指揮官。

呂武想要獲得大軍指揮權,過程中肯定是會出現一些波折的。

因為漢軍剛剛抵達的關系,怎麽都需要休整個兩三天的時間,他們才會啟程行軍。

重新開拔之後,呂武刻意觀察範國的狀況,發現經年大戰下來的範國,有一樣算一樣都進入了蕭條的環境,貴族心態倉皇,原本作為鄭人的黎庶在精神氣方面顯得像是一座火山。

那是因為範國處在戰爭爆發後的不利地位,致使鄭人對於重歸母國有了更多的自信,心理上肯定也就生出了抵抗範氏統治的想法。

“鄭君產率軍攻‘密’,請韓王率軍往而擊之?”劉明在某天找到了正在閑聊的呂武和韓起,說了這事。

這個“密”在哪?它在“新鄭”西北方向,一旦失守不但會讓“新鄭”面臨威脅,連帶洧水也有可能會被利用起來實施水攻。

韓起皺了一下眉頭,問道:“鄭軍多寡?”

劉明答道:“約有十一萬之眾。”

啊?

一個幾乎亡了國家的鄭國,子產麾下竟然有十一萬人?

那不是子產畫了大餅,忽悠鄭人、許人、頓人、狄人、戎人加入麾下去拼命嘛。

根據子產的變革,加入鄭軍就能夠獲得九百畝的土地,別說是一些破落國家的黎庶,對楚國、範國、等等一些沒有自己土地的黎庶吸引力也是極大的。

子產能不能拿出那麽多的土地?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沒有的。還是那種光復鄭國全境,乃至於是殺進虎牢關以北,還是土地絕對不夠的狀態。

事實上是,越來越多的黎庶加入到子產麾下,只要子產不敗亡或是畫餅的虛幻被捅破,會有更多的黎庶被吸引,滾雪球一般的狀態之下,子產要將統治範圍擴張得多大,才能兌現一人九百畝的諾言?

韓起並不是擔心帶兩個“師”無法擊敗子產那群烏合之眾,他現在著實是不願意離呂武……又或者說離漢軍太遠,免得很多想法無法得到實施。

什麽想法?猜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