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老範家變成了香饃饃

範氏能夠有搞事的機會並不想消停,然而士匄大動幹戈了幾次,要命的是獲利的狀況有點堪憂。

這個是士匄識人不明所造成,他先拉上趙武一塊去收拾伊洛之戎,招惹了陸渾戎和蠻氏,老範家和老趙家的聯軍不能說被“三戎”教訓了一頓,總之沒討到什麽便宜就是了。

以晉國卿位家族的標準,出征卻沒有獲得豐厚收益都算是一種失敗,一旦出征的軍隊損失超過一成,不用看與敵軍取了什麽傷亡率上的對比,逃不過一種虧本的認知。

說白了,晉國的貴族遠比其他諸侯國更現實,光是戰勝敵人遠遠不夠,要的是能夠看得見的利益。大概也是這種思維,才讓晉國崛起並成為中原霸主的?

範氏幾次獲得收益的戰爭都跟呂武有關,像是早前去攻打莒國,後來收拾南燕和山戎,使他們得出跟呂武合作有肉吃的結論。

目前的範氏為什麽會有點入不敷出?還不是他們幾次在鄭國那邊碰了釘子,光是攻打“管”就折進去一個“師”的兵力再多一點,其余物質上的損失就有點難算了。

失敗一場就讓範氏那樣?有這種想法的人,怕不是沒搞懂任何跟軍事有關的投入。

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止是用人力和物力,還牽扯到精神層面以及思想轉變等等,看似極強的國家敗了一場就陷入萎靡狀態太常見了,何況是一個家族。

可以將範氏的難處歸納到幾個方面,連續用兵讓他們的財政和庫存變得緊張,再來就是治下的“士”和“徒”缺乏信心,一些依附於範氏的貴族開始覺得跟士匄一塊混沒前途了。

聽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典故嗎?就是質疑一個人連自己的事情都辦不妥,哪來的臉去撐起集體的事業。

士匄現在面臨的就是被質疑的困境,所以魏氏跟陰氏分道揚鑣對他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什麽意思?

不就是呂武可算沒那麽完美,使得士匄不用感覺到羞愧,連帶範氏身上那種不堪重負的壓力也消失了一些。

“對何處用兵?”士匄自己搞沒信心,很迷信呂武找好處的眼光。

呂武看著突然間又覺得自己行了的士匄,心裏愉悅的同時,講了一些關於時局的看法。

楚國跟吳國在“蕪湖”大戰,晉國還沒有得到近一步的消息。

僅是以楚國和吳國的實力來進行判斷,人們會覺得楚國得勝是一種理所當然,呂武卻堅定認為再一次的“蕪湖之戰”會是以吳國獲勝暫時落下帷幕。

晉國和楚國都是新君繼位?頭鐵如晉國都想著消停幾年,怕的就是一個不慎敗了一場,導致列國又覺得晉國變得不行了;楚國算是沒得選,新君繼位又內部不穩,還是要跟吳國打一場。

如果“蕪湖之戰”按照呂武的猜測那樣是楚國敗給了吳國,接下來楚國肯定會內卷一波,無論是哪一方獲勝,楚國會再次出征吳國,壓根就沒閑工夫找晉國玩耍。

士匄聽得一愣一愣,心想:“一樣是腦袋,陰武的腦子是怎麽發育的,少少的一些信息能推測出這麽多東西。”

這個講起來就很復雜了,跟邏輯的思維、分析、判斷有關,還要再牽扯到對時政的認知。光是邏輯相關的那些就有得學,並且還不是包學就會,很是看天賦來著。

士匄一直想當晉國第一才子,競爭輸給了魏相,後來又跟智朔競爭晉國第二才子,說明還是挺心高氣傲的。

心高氣傲的人一般不輕易服輸,然而一旦服輸超過九成九的幾率會變成強者的舔狗。

士匄當然不是呂武的舔狗,只是關於兩人在做事和做成事、回報比例等等方面的對比,很早之前士匄就對呂武服氣了。

要說士匄認為呂武有什麽不好?大概就是覺得呂武這人少了一種人情味,做事方面的目的性著實是太強了一些。

當然,士匄也能理解和諒解,清楚呂武是陰氏的“發家始祖”,一個家族的第一代人崛起之後大多就那個樣,怎麽都要用三代人才能變成真正的貴族。

“雖然我想過陰武會主動來找我進行合作,沒想到會這麽快的呀。”士匄心中思量著,有些懷疑呂武的人品,又很期盼跟陰氏合作能夠帶來的利益。

家族與家族的交往看交際關系,更多是看能不能獲利。所以很多時候人品方面是次要,合作期間多多提防,有沒有實際利益才是關鍵。

初次商談當然不可能一次就商議出一個結果,尤其是對外用兵這種事情必須謹慎,士匄先口頭跟呂武達成初步意向,還要召集家族重要成員內部溝通一番,才會給予呂武最終的答復。

因為事情很重要,士匄在呂武離開後立刻召來族人,將剛才的事情粗略講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