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呂武在下一盤大棋(第2/3頁)

一再受到言傳身教的呂陽知道道路的重要性,重重點頭表示明白。

現在各個家族對道路的重視沒那麽高,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路,才不在乎那條路到底多寬或多平整,許多路線也就允許人走,車輛無法通行。

陰氏要的是必須能提供戰車通行的道路,條件允許甚至要形成交通網,到時候其他家族從下達征召命令到集結完畢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陰氏在交通網的支撐下也許只用花半個月就能完成集結。

調動和集結是那樣,封地遭到攻擊多少時間之內能增援上去,陰氏在救援上也必然比各個家族的速度更快。

修路這麽種工程動用的人力物力會很大,得到的好處則屬是更多,說是百年大計都不算過分。

呂陽問道:“阿父,為何戎騎一萬為限?”

講的是三年內,陰氏的騎兵需要達到一萬的規模,卻不征召超過這個規模。

呂武不能隨意應付,說道:“今時今日,雖有馬鐙、馬鞍、馬蹄鐵此‘三寶’,馬不高大、不堪重負無以支撐騎士身著重甲、馬披掛,不為沖陣之騎,善側擊、遊弋襲擾,不當主力。”

事實上,哪怕是戰馬能夠支撐起足夠的重量,還要看沖鋒速度、耐力等等方面。

再來是,真的有突騎兵或具裝重騎兵,還要現場判斷合不合適沖陣,沖陣之後的性價比怎麽樣之類。

說難聽點,訓練和武裝一名具裝重騎兵的花費可能足夠武裝起十名左右的步兵,具裝重騎兵投入作戰後只是發揮出十名步兵的價值都算虧。

這是具裝重騎兵在選員和訓練上面的難度和周期,裝備打造的困難,等等方面跟步兵的不相同。

步兵花三個月基本也就能用一用,具裝重騎兵需要至少耗費一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更長。

步兵給把武器就算完事,具裝重騎兵光是戰馬就很難找到,別說其它的裝備了。

所以了,哪怕手裏有足夠數量的具裝重騎兵,歷來就是在關鍵時刻投入使用,沒有統帥會在一開始傻乎乎就派上去沖陣打消耗。

關於陰氏戎騎正面沖陣連步兵都打不過這一點,呂陽有在進行試驗時親眼所見。

那是步兵列出陣勢,看到騎兵沖陣沒有慌亂自行四散為前提,騎兵撞上去頂多就是消耗步兵陣型的前端幾排,砸出幾道水花就被淹沒了。

說白了就是,騎兵更多是打心理戰,嚇得敵方步兵自亂陣型地亂跑亂竄,一旦敵方步兵散了,才是騎兵的收割時刻;如果敵軍保持嚴謹陣型,騎兵沖上去就是一波流的消耗。

呂武一再給呂陽重復的就是:遊弋,襲擾,側擊!

像陰氏現在的輕騎兵,一再遊弋騷擾都要小心敵軍的弓箭手,有機會頂多給敵軍側面來一下,剩下的就是欺負潰敗之後的敵人,玩銜尾追殺這種活了。

這也是現在軍隊的特殊性。

特殊在什麽地方?

軍隊是各個家族為單位,平時士兵別的沒幹,專門在訓練殺人技巧。

他們能聽懂各種指令,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力。

導致的是現在的軍隊發生潰敗,一般是貴族先慫再帶著崩盤,士兵自行瓦解的例子相反比較少。

通俗一點就是,現在的兵源素質比起後面那些冷兵器王朝在平均值上更強,沒打就崩潰這種事情在小型諸侯國身上都很難看到。

某些王朝的軍隊,強的可能極強,強到沒有他們打不贏的局部戰爭;弱的則是開拔前往某個戰區的半路,人幾乎都要跑光了。到了戰場,他們可能就是湊個人頭數,不要指望能去沖鋒陷陣,別看到敵人就崩潰算是燒高香了。

呂武說道:“我家若占河套、代地,可增騎兵為五萬。”

那是陰氏領地需要為前提,騎兵的數量必然進行增加,否則很難保住那些地盤。

呂武繼續說道:“十年之內,一再針對秦國,若能滅之必不猶豫;向北則消滅吞並諸狄、戎,開疆拓土壯大我家。”

其實想滅掉秦國估計會很有難度,哪怕是拉上晉國一再針對秦國,秦人最多就是向西不斷遷徙。

到時候,秦人跑去自己的起源之地,重新幹養馬這種有前途的事業。

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呂武很難將秦人西遷之後空出的地盤盡數拿到手,會是一種多家分割持有的現狀。

這種現實條件下,陰氏保有“陰”、“霍”、“呂”、“楊”、“原”這些地盤為基本盤,向北一再拓展需要面對的局面會更簡單,同時還能讓國內各個家族減輕對陰氏的敵意。

在未來,陰氏實際上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開拓和經營北部,打崩打走白狄是第一階段的目標,先完成與代國的“會合”再講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