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殿試(第2/3頁)

之後,秦秀生小聲跟秦遇念叨,說秦遇科舉考試,基本就沒花過住宿費。

秦遇啼笑皆非,但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那麽一回事。

秦遇他們兩人上榜,秦秀生他們之前放進賭場的錢,瞬間翻了數倍。

戚蘭最開心,因為他賠率高,現在他上榜了,自然賺的多。

秦秀生拿著他的一百兩銀子,笑的見牙不見眼,他這輩子,第一次擁有這麽多錢。

他倒是想請秦遇他們去酒樓吃飯,不過殿試就在三日後,這關乎到兩人以後的前途,所以玩樂的事,暫時放一邊。

秦遇和戚蘭都在屋裏溫習,放松心態。嚴淮出門散心去了。

秦遇和戚蘭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見天子,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三日的時間一晃而過,殿試那日寅時幾刻,就有貢士陸陸續續在宮門處等候。

只待時間一到,他們跟隨宮人進入皇宮。

這麽重要的時候,沒有誰敢遲到,寧願早早到達,在寒風裏等著。

戚蘭雇了一輛馬車,到地兒後,他們兩人下車,馬車離開。

而像世家子們就金貴許多,直接在豪華的馬車裏等著,炭盆燒著,車內溫暖極了。

秦遇他們還好,能以平常心面對。有些人心裏就不平衡了,都是今科貢士,他們在外面凍成狗,那些人就在馬車裏舒舒服服待著。

只是能走到這一步,就算有心性狹小的,也多半會隱藏了。

秦遇聽到身邊有人低聲罵了幾句,然而當他尋聲望去時,周圍人都一臉嚴肅,分不清是誰說的話。

他垂下眼,不再過多關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

直到天邊泛起一絲魚肚白,宮門大開,他們被引入宮中,至偏殿候著,太監宮女端來了茶點。

偏殿的角落裏,也點著炭盆,眾人只覺得周身暖和許多。

一位公公過來跟他們講面聖的規矩,隨後宣布他們可以進入金鑾殿了。

桌椅已經安排好,上面還放著筆墨,筆架筆洗等等。眾人根據會試名次,找到自己的位置待著。

只是金鑾殿再大,也不能同時供三百人考試。所以排名靠後的考生被安排到了殿外,不但冷,在天子和大官們面前的露臉機會也無了。

有人不免喪氣,戚蘭默默走到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周圍的太監對視一眼,隨後拿筆記錄著什麽。

秦遇運氣還不錯,他名次在中上,剛好圈在殿內,不用受冷風襲擾。

等眾人在自己的位置站好,才在公公的示意下,齊齊對聖上行學生禮。這一刻,他們都是天子門生。

天子高坐玉階之上,目光掃過眾人,秦遇低著頭,屏氣凝神。

少頃,威嚴的聲音傳來:“開始吧。”

所有考生落坐,太監分發題卷,答卷,草稿紙。

題卷發到秦遇這裏,他拿起來先看了看。

只有兩道策論題。

一道是:“如保赤子。”【注】

另一道題目則是:安國全軍之道。

第一道題目,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裏顯然不是指愛護幼兒。而是指父母官要愛護其治理下的普通百姓。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如何愛護才算正確。而考生們要答的就是愛護方法。這便是策論。

這個時候,歌功頌德只會適得其反,必須言之有物。

可這還不夠,周圍俱是濟濟人才,他們想不出有用的建議嗎。

十個人寫了,二十個人寫了,七八十人寫了,那建議也就不出彩了。

這也是為什麽秦遇在會試中,明明回答了幹貨,但是卻居於中上名次的原因。

只提建議沒有用,沒有直擊痛點,沒有除弊,再好的建議也只是隔靴搔癢。

秦遇慢吞吞磨著墨,腦子裏思緒萬千。

若問他想不想在天子面前露臉,想不想脫穎而出,眾人矚目?

他是個俗人,自然是想的。

可是還有句話叫出頭的椽子先爛。

他的名次還好,再努努力,成為一名進士,以後進入翰林,做一名“清貴”的小官,也算安頓下來了,然後把他娘也接來京城,再之後娶妻生子,在年復一年中慢慢熬資歷。

可是……

會試三年一屆,每屆錄取三百人,就按一百人能出頭算,多來兩屆,就是幾百人,進士又如何,還不是被淹沒在一屆又一屆的“新人”中。

秦遇磨墨的速度慢了下來,他低下頭,苦笑一聲。

到底還是不甘心,混日子哪裏都可以,他甚至在當初考上舉人之後,就可以以舉人之名在老家活動,照樣把日子過得富裕安康。

他何苦還去千遠萬遠的求學?

念頭通達,秦遇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放下墨條,提筆蘸墨,先寫下自己的籍貫信息。

然後稍微潤色了兩句,就開始細數近年來朝廷在哪些方面與民爭利,大興土木,使民生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