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桓先生的指點(第2/2頁)

桓先生還借此調侃了他兩句,發現秦遇心態不錯,也頗為滿意。

平時他跟秦遇下棋,偶爾探討一些問題。

大考之後,書院是不會再管束學生,是留在書院自習,還是回家,全看學生意願。

戚蘭今年成功升到甲級,又想著許久沒回家,於是選擇了回老家一趟。

秦遇和秦秀生商量過後,決定今年不回去。他要利用這段時間,跟在桓先生身邊好好學習。

桓先生是一位很通透,且有常人沒有的智慧的人。

為什麽這麽說呢,秦遇以前對古代是有刻板印象的,舉個例子,就是很有名的埋兒奉母。

他對此是厭惡的。

然而桓先生聽後,卻是哈哈大笑,隨後反問秦遇:“那你知道埋兒奉母的結局是如何?”

“上天被主人公孝心感動,給了他金子,有了錢,自然也不用埋……兒…了”說到後面,秦遇忽然底氣不足。

桓先生意味深長地望著他:“你好好想想吧。有空再把臥冰求鯉也想想。”

有些東西,以前束之高閣,只粗略看過就是了。如今再回想,總覺得哪哪兒都不對。

一天後,桓先生叫來秦遇,沒有直接問他,而是道:“你可知王祥最後結局。”

秦遇面色嚴肅:“孝感動天,位極人臣。”

桓先生慢條斯理喝了一口茶,“理解了多少。”

“七七八八。”

桓先生哼了一聲,“那就回去再想。”

又隔了一天,桓先生把人叫來,又問:“想通多少。”

“九成九。”

桓先生又讓人退下,言說,不想個十成十,不準再來見他。

然而當天晚上,秦遇見到了桓先生,兩人秉燭夜談,燭光映照下,秦遇臉色憔悴,眼睛卻亮的驚人。

他對桓先生拜了拜,“多謝先生指點,原來一直錯的人是學生。”

桓先生矜持的嗯了一聲,淡淡道:“你是個努力的,但是有時候,盡信書不如無書,明白了嗎。”

“是。”

郭巨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把兒子活埋,人家只是作秀,為了順理成章拿出偷藏的金子,還博了一個好名聲。

那是有巧思,可惡的是後面記載此事的人,為了愚民,將此事大肆宣揚,教人愚孝。

那麽誰希望眾人愚孝呢。

思維發散,秦遇不受控制的想多了,額頭冒出了細密的汗。

桓先生掃他一眼,嗤了一聲:“瞧你那點膽子。”

秦遇苦笑,他的處境不佳,怎能不事事謹慎。

桓先生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沒再說什麽,只是心裏嘆了口氣。

若是秦遇生在大戶人家,恐怕現在早就名聲遠揚,大放異彩了。

這孩子的通透也是他生平少見,此前,他並非是未考驗其他人,可那些人要麽幾個月憋不出個幹貨,要麽說一堆大道理。

他活了幾十載,聽過的大道理還少了。

少有幾個得他心意的,現在都混得不錯。

所以,桓先生很看好秦遇,笑言:“你生的這副好相貌,他日金鑾殿上,以貌博個探花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秦遇臉色微紅,“先生莫要打趣學生了。”

他能考上進士就是老天照拂了。

秦遇今年沒回去,但是給家裏寄了家書和禮物,過年時候,他和秦秀生去外面的酒樓裏吃了一頓好的。

他們離開時,秦秀生還在小聲念叨:“金陵的東西真貴。”

翻年後,秦遇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

這其實是個意外,青溪書院四月份才正式開學,中間還空了一段時間,桓先生有其他的事外出了,秦遇就在書院自習,他去藏書室借書,剛好碰到紀禮,兩人聊了幾句,然後紀禮說有幾個問題困擾,他順勢問了一下,然後給答了。

誰想過了一天,紀禮不好意思過來,小聲問秦遇要不要給他輔導,紀家出錢。但是不能叫別人知道。

秦遇猶豫了一秒鐘就答應了。

他正愁沒地方賺錢呢。

紀禮人還是聰明的,就是基礎不牢固,偏偏金陵的先生覺得基礎,學生在教之前都該會,不會就是笨蛋。

先生又天生有權威,紀禮又是個公子脾氣,二者能和平相處就怪了。

這些年,紀禮不知道氣走了多少個私人先生,也就紀家有錢,才經得住造。

紀家想方設法把兒子送去青溪書院,也是為了鍍金。但能有真金,誰想鍍的呢。

最開始,紀家人都不太看好秦遇,主要秦遇太年輕了,不過知道秦遇是舉人後,心思又變了。

紀家開出的銀錢很高,一月15兩銀子,秦遇教的格外用心,住在紀家,跟紀禮同進出,但凡紀禮不會的問他,秦遇都能答個二三五六來。

而且秦遇從來不發火,態度和氣,講問題深入淺出,引經據典,聽的人興致昂揚。

紀禮都快佩服死了,面上還裝作不顯。心道,這秦遇念書好算什麽,會教書才真他媽牛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