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戰體系

見到火光從屏幕上亮起的那一刻,整個機庫內無比的安靜,在場的一眾部隊首長和領導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們心目中的應該成為轟炸機種子的TY-22隱身無人機竟然是反航母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

是的,在剛才的視頻中所進行的不是別的,正是一次攻擊航母的模擬演練。

只不過試驗方並不是部隊,而是作為研制方的中國騰飛。

也正因為如此,高速彈頭的發射載具並不是彈道導彈,而是由改裝後的TRJ-700支線客機投放的一枚模擬彈頭。

可既便如此,整個過程已經大體上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反航母作戰體系,由天基衛星提供目標的大致方位,並通過不間斷的衛星過頂,對移動的航母進行跟蹤,隨後無人機跟進,在衛星的指引下對航母實施動態跟蹤的同時提供準確的目標數據諸元。

待我方反航母攻擊武器發射後,無人機還可以提供中繼指導和精確引導等方面的輔助。

可以說在整個反航母過程中,無人機起到了承接衛星數據和攻擊彈藥最終命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說,少了無人機這個節點,整個反航母作戰體系就會變得支離破碎,根本稱不上體系。

而加入無人機這個重要的輔助,整個體系的戰鬥力便立刻凸顯出來,仿佛太空中的衛星,手裏的導彈在無人機這個催化劑的作用下,融合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效果,完全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超強功效。

當然,這個節點使用TY-2或無偵-8這樣的大型無人機平台都能辦得到,可問題是這類無人機在航母戰鬥群這樣超強存在面前的生存幾率又有多少?

估計還沒飛到指定地點,就會被航母戰鬥群所屬的艦載戰鬥機擊落。

畢竟航母戰鬥群的防空能力算是當今世界上至高的存在,不但有艦載高性能雷達,還有前出的艦載預警機,然後是艦載戰鬥機的多層防護,再加上護航艦艇攜帶的防空導彈,整個航母戰鬥群就宛若一只滿身是刺兒的刺猬,任誰去啃一口都會被紮得頭破血流。

所以別說一半的無人機,就是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在航母戰鬥群強大的綜合實力面前也是被當靶子擊落的命。

而這也是為什麽,國內反航母作戰理論提出了近十年,反航母攻擊性武器也已經實質性研制也有五、六年的光景,卻依舊沒有形成完整的反航母作戰能力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反航母作戰從來不是朝著航母打出幾枚導彈就能完成的簡單事情,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作戰系統。

首先必須要發現航母,畢竟航母的機動能力擺在那兒呢,絕不會擺在那裏任你去打,那有人問了,航母辣麽大,想找到他還不容易?

如果海洋面積跟陸地面積一樣大,可能還容易些,問題是海洋的面積是陸地的幾倍,那難度就成倍的提升,再加上航母開足馬力在海上各種的撒歡兒奔跑,難度更是會呈指數級提升到令人頭等的地步。

這就好比在夏夜的暗室裏去打飛來飛去的蚊子,偌大的房間裏就那麽一兩只,想要找到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辦到的。

在大洋裏找航母也是一樣的道理。

好在這個難題冷戰時期的蘇聯用不計成本的軍備投入蹚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那便是在太空中部署數量龐大的海洋偵察衛星,專門監控航母的動態。

國內自然沒有蘇聯那麽瘋狂,但利用幾顆偵察衛星和資源勘探衛星對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重點區域進行重點偵察的能力還是有的。

能發現航母,接下來就是打擊了,傳統的作戰方式很難敲開航母戰鬥群那厚厚的防護層,但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攻擊武器達到了一定速度,讓航母各項防護舉措來不及反應就直接GG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為此蘇聯時代大力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而國內則更進一步,使用能夠實現高超聲速的反艦道導彈。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便是將偵查力量與攻擊力量有效的整合起來,從而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增強效果。

在這方面,蘇聯做的就不夠好,兩大體系的整合做得過於復雜,涉及到了地面衛星接收站,海軍司令部指揮中心,空中的圖-142反潛巡邏機,艦隊核心的航空母艦和核動力巡洋艦。

層層疊疊的機構和節點導致整個指揮作戰鏈條冗長而又復雜,以至於往往一道命令需要經過四、五個重復的播發才能下達到基層執行。

也正因為如此,蘇聯在反航母作戰方面的局限性很大。

對此蘇聯不是沒想過做出改變,問題是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做到蘇聯的程度已經是整個太陽系最強大的反航母力量了,想要改進除非技術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