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頁)

妖怪傳說:

傳聞中,菅原星羅因天資聰慧受到安倍晴明的贊賞和信任,但實質上卻暗中挑撥三位大陰陽師的關系,致使在隨後的一次陰陽祭中安倍晴明對蘆屋道滿產生不滿,兩人比鬥過後道滿不敵,離開平安京。

隨後又用妖術迷惑並操控了當時的大陰陽師麻倉葉王,幸好當時麻倉家的仆人產生疑問及時通報了當時的天皇,雖沒有造成損傷,但也直接致使麻倉葉王被燒死在自家宅院。

而其後,又赴往安倍晴明的家宅,以語言迷惑他,以妖術催眠他,讓安倍晴明沉浸在為友人的死亡中,悲傷不已,趁其在心神失守之時下手擊殺了安倍晴明。

而後追趕過來的看守說破了菅原星羅妖怪的身份,致使妖怪大怒,化身成巨大的狐妖禍亂平安京,召集數千妖怪占據了平安京的一角,引動結界籠罩住平安京企圖侵占此地,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動亂。

上天看不過妖怪引發的暴行,隨後派遣七位福神下凡討伐妖怪,學問之神菅原道真聽聞有妖怪借自己後代的名義做出如此舉動,同樣怒不可遏一同下凡討伐妖怪,經過三日大戰,狐妖伏誅,群妖盡散。

不過也有野史上記載,九尾狐妖是一種不會死的妖怪,會在地獄中再度回歸,他曾在伏誅之前同他的手下說:待吾之歸乎(等待我的回歸吧)。

陰陽師們害怕他再次回歸引發動亂,隨即將他的屍首封印在當時被妖怪一度占據的高樓,為了鎮壓狐妖的怨氣又將其改成了佛寺,也就是後來的摘星寺(原名摘星樓)。注

裏陶看完了這段,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實在是太生草了。

不是……

怎會如此。

雖然他已經做好了傳說被瞎幾把亂改的準備,畢竟過了一千年,誰知道這其中會有多少波折,不過看到的時候開始震驚了。

不過關於最後一戰的事情倒是差不多相同,當然其中略過了很多具體細節,比如攻破了陰陽寮的事情,把所有神社佛寺都打了一遍的事情,這倒是可以理解,誰會給妖怪吹他的豐功偉績啊,最後一戰事實基本相同也不錯了。

至於前面嘛……既然是妖怪肯定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裏陶也早就做好被黑了準備了。

看完了官方的傳說,裏陶開始具體尋找一些野史,他不太清楚過了一千年到底有沒有留下說書人的痕跡,但如果有,只有可能是在野史或者一些文學創作裏,畢竟他就是寧願死都要創作出故事的妖怪。

順便一提這是狐生星羅告訴他的,平安京發生的一切他們都是共享情報,順便也包括和說書人的約定。

這一找,還真讓裏陶找到了一些痕跡。

和寫在雅虎上的官方傳說不同,野史的有好幾個版本,其中就有比較貼近當時真實的事跡,把狐生星羅是如何開啟那黑暗的三日描述的非常清楚,而且更絕的是采用的不是人類的視角,而是代入的妖怪視角,從妖怪這邊看來,這個傳說完全就是悲壯的史詩了,吹得讓裏陶這個半當事人都忍不住臉紅,這個版本流傳的也是最廣的。

這麽能寫,怎麽不去寫小說呢。這是裏陶看到版本的第一反應。

然後之後,他哭笑不得地發現居然還真的有小說的版本。

寫於平安時期末期的《妖狐傳》,作者不祥,參考的正是野史版本的狐妖傳說,或者說相當於傳說的擴寫,全程代入的是妖怪視角,以一個小妖怪的視角完善描述從初來平安京、被狐妖解救,到黑暗三日的過程。

因為其獨特的視角,對平安京風情的真實體現,以及精彩的故事,據說在當時還挺火的,流傳到今天已經改版到好幾個名字,比如《妖狐物語》《平安京狐妖傳》之類,同樣是“傳奇物語”流派的代表作品,《竹取物語》之後最有名的物語系列。

在裏陶這個當事人眼裏這個作者的身份呼之欲出。

真的很努力啊,說書人。

裏陶抱著微妙的心思繼續找,同樣找到了好幾本原本的世界裏沒有的妖怪文學著作,比如《百妖繪圖》《妖怪習性》之類。

上面記載的基本都是真實的,後者甚至可以說是妖怪裏的百科全書,時間跨度從平安時期到後來的江戶時代,因此被文學界認定應該有很多個學者續作。

當然作者什麽的依然不祥,裏陶感嘆,說書人真的是把他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就是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妖怪習性》最後一次時間跨度到江戶時代,就再也沒有更新,再有人寫上續作在裏陶看來也大多是胡編亂造,應該只是普通的學者。

最後是衍生文學方面。

眾所周知,平安京那段歷史是日本人最喜歡用來搞二次創作的東西,尤其是妖怪有關的傳說,玉藻前已經有了好幾個版本了,而狐生星羅這個比玉藻前還要早出現的狐妖自然不能被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