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1更) 我想回去了

姜姮和辰羨在平綏住了些時日, 往官府遞了手實,辦出流民戶。

到底還是沾了亂世流離的光,各州縣都在敦促百姓勤事農桑, 對於流民戶的辦理並不嚴苛,辰羨給縣丞塞了些銀兩,縣丞將兩人單獨讓進一間耳房裏。

聽聞兩人要辦兄妹戶,縣丞看向姜姮的目光頗為耐人尋味。

他原先和那商隊首領一樣,打眼一看就覺得這兩人是私奔出來的,可竟要以兄妹相稱,那小娘子明顯是有孕在身啊。

縣丞不禁有了些綺麗猜測,這小娘子生得仙姿佚貌,又是一口官話, 別不是哪個京中顯貴豢養的金絲雀,懷了孕叫主母趕出來才流落至此。

這般猜測,讓這個年逾不惑好些顏色的小官有了些心思,看向姜姮的目光愈加放肆。

姜姮原本是戴著帷帽出門的,進了這屋才將帷帽摘下,眼見對方色鬼上身, 又默默把帷帽戴回去。

縣丞欲要沖她說什麽, 辰羨搶先一步道:“縣丞恕罪,方才我有所隱瞞, 這並非我的妹妹, 而是我的妻。”

此言一出, 屋中霎時靜寂,姜姮隔帷帽垂下的層疊紗縵看向辰羨,辰羨的目光溫柔而堅定。

他們都知道,若沒有個名分, 以後像縣丞這樣的人還會有很多。

縣丞到底是朝廷命官,知道強占人.妻又是另外一回事,看了眼姜姮落在紗袖外的白皙玉腕,略帶惋惜地搖頭,收下銀子就給他們把籍牒辦出來了。

他們在平綏避過風頭,確認梁瀟那邊再沒什麽動靜,才開始往下一步推進。

仍舊是找這個縣丞,塞給他銀子辦出來路引。

他們來了槐縣。

槐縣地處大燕西南邊陲,本是貧瘠寡涼之所,但因此處山水纏綿,風景秀麗,於數十年前吸引了一位頗負盛名的鴻儒來此定居。

這位鴻儒世稱東臨先生,在槐縣辦了一間書院,名為東臨書院。短短數十年間許多學子慕名而來,在此寒窗苦讀,以期終有一日雀屏中舉。

所以,這裏廣集天下讀書人,書卷氣息甚濃。

姜姮曾經聽謝夫子講過這個地方,傳說一方避世桃花源,這裏崇尚孔孟聖人學問,民風淳樸,路不拾遺。

她思來想去,這是可以讓辰羨平靜療心傷,走出陰影的地方。

因為辰羨沒有秀才功名在身,不能當夫子,起先只是在書院裏做些雜活。但他好歹自幼師從鴻儒,身負眾人所望苦讀數年,滿腹經綸學識淵博,未及便被夫子發覺,繁忙時也會讓他代為授課。

辰羨很喜歡孩子,閑暇時也會把附近孩子們招到家裏,給他們授業啟蒙。

漸漸的,辰羨不再戴鬥笠,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他和姜姮在書院不遠處買了間小院,竹籬瓜畦,瓦房茅頂,裏頭被一面黛青布帳隔成兩間,裏面是臥房,外面擺放桌椅,專供來聽學上課的孩子使用。

辰羨和姜姮對外假扮夫妻,待天黑閉門落鎖,姜姮睡裏屋,辰羨則抱著被褥去外間打地鋪,兩人恪守禮法,默契十足,未越雷池半步。

天近初冬,風染寒涼,最近辰羨收到的束脩裏多了一筆炭銀,正好可以給姜姮買些上好的紅籮炭燒爐子,先前用的黑炭燒出來的煙大嗆人,總惹得姜姮咳嗽。

自打他教書後有了進項,就再沒動用過姜姮帶出來的銀兩,這種自食其力的感覺讓他很是安心。

正是暮色四合的時辰,柳梢邊斜陽余暉似血般絢爛,遠處巷陌如籠罩在淡黃煙靄中,正是炊煙裊裊,萬家燈火的時候。

姜姮坐在門口和幾家鄰居娘子摘菜備飯食,聽一個遠歸的騾客在說:“真是天下之大什麽奇事都有,我在歸來途中聽到官府頒布法令,道是世家民間三年之內不許嫁娶,凡有違者,流徙千裏。”

一個年紀不大的娘子笑問:“這是什麽道理?”

“唉,聽說攝政王妃仙逝,攝政王哀傷不已,在玉鐘寺裏住了許久,還是代王親自上山才把他請下來,下來後他就下了這樣一道詔令。這位殿下本就是手段狠戾的人,聽說原先是想殺些年輕女孩給王妃陪葬的,也不知怎得,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到底天高皇帝遠,就算殉葬也輪不到這窮鄉僻壤供奉女孩,大家都有種置身事外的悠然,閑話談論著這些王公貴族的奇事。

說著說著,先前發問的那年輕娘子輕拐了拐姜姮,笑道:“荊娘子怎得不說話了?”

姜姮和辰羨還是用了最初那份客商公驗的化名:荊沐和孫韶齡。

姜姮對荊沐這個名字很滿意,覺得雅致,辰羨也喜歡孫韶齡三字,甚至刻了枚‘韶齡’的印章,隨身帶著。

姜姮把摘好的菜扔進竹簍裏,淡淡一笑:“被這些事給晃住神了唄,這些大人物可真能折騰。”

生怕他們懷疑,又刻意打趣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