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趙桓教子

在原本的歷史上,北宋加上南宋的國祚一共320年,其中北宋165年,南宋155年,統治時間差不多各半,皇帝數量也相等,各九個皇帝,總共18個皇帝。

而在這18個皇帝裏面,就只有兩個皇帝是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繼位,其中一個是宋神中趙瑣,另一個就是欽宗趙桓。

但是!

除了趙大趙二之間斧聲燭影,趙桓趙構之間是趙桓被擄五國城之外,剩下的那些皇帝之間也都遵循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趙桓現在關心趙諶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朱皇後是趙桓的正宮皇後,而趙諶則是朱皇後在趙吉祥當皇帝的政和七年所生的長子。這也就意味著趙諶不僅是趙吉祥時期的“嫡皇孫”,同樣也是趙桓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宋史》裏面甚至用“祖宗以來所未有”來記載趙諶的出生意義。

基於嫡皇孫、嫡長子這兩個因素,趙諶剛剛出生便被冊封為檢校少保、常德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後來更是在靖康元年趙桓剛剛登基的時候被冊封為太子。

也就是說,除非是趙諶作了大死,否則他就是鐵定的下一任大宋官家,基本上也沒人能動搖他的太子之位。

然而讓趙桓感覺很蛋疼的是,趙家皇帝們的基因裏似乎就帶有掉鏈子這一祖傳DNA!從趙大的小富即安再到趙二騎驢漂移再到趙構自毀長城,老趙家的皇帝們就沒有哪一代是不掉鏈子的!

更操蛋的是,趙桓這幾年帶兵打仗的時候多,老老實實待在宮裏的時間少,親自管教趙諶的時間也就更少——趙諶自政和七年出生,到靖康九年已經十九歲,但是趙桓已經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沒怎麽親自管教過這個兒子……

現在趙桓就特別擔心這個兒子會被那些軟蛋跟腐儒們帶跑偏。

周樹人曾經說過:墨菲那小子說的對。

趙桓派人把趙諶傳喚過來之後,趙諶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讀聖賢書——所謂的聖賢書,自然是《論語》和《孟子》之類的儒家經典。

趙諶表示自己最近讀書頗有心得,雖然還比不上父皇也不比得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相,但是好歹也從書裏讀到了“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

然後趙桓就知道這個兒子多半是廢了。

《論語》是不是好書?是。

《孟子》是不是好書?是。

那些儒家經典是不是好書?是。

但是這些好書是你一個太子該看的?那特麽是給那些文人士子們讀的啊混蛋!

然後趙桓又問趙諶有沒有讀過史書,得到了趙諶肯定的回答後趙桓便問他有什麽心得,而且大宋現在的情況跟歷朝歷代有什麽可比性,又該如何治理?

趙諶先是謙虛的表示父皇您老人家春秋鼎盛,大宋該怎麽治理當然是父皇您老人家說了算,接著又低調的表示,將來自己一定會吸取歷史的教訓,以仁愛禮義來教化天下。

到了這個時候,趙桓知道這個兒子不是半多廢了,而是徹底廢了……

翻開史書中原堂口的歷史書,趙桓發現歷朝歷代的史書裏面都歪歪斜斜的寫滿了戰爭和吃人這四個字——總結起來就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跟仁愛禮義有個毛的關系?

“仁愛禮義,是對百姓來說的。”

“仁,自然是以仁相待。愛,是愛惜百姓。禮,是要讓百姓知禮。義,是不能欺騙百姓,要讓百姓相信你。”

“自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君者,亦當時刻謹記這八個字。”

說到這裏,趙桓深吸了一口氣,對著趙諶問道:“那你來告訴朕,誰是百姓?”

盡管趙諶被趙桓忽如其來的問題問得有些懵逼,卻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回父皇,百姓者,天下萬民也。凡是有我大宋戶籍者,自然是我大宋百姓。”

趙桓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還算不是廢得特別徹底。

搖了搖頭,趙桓幹脆盯著趙諶道:“你記著,天下丁口萬萬,卻又分三六九等——只有最多的那些人,才是皇帝需要關注的百姓。”

“譬如士農工商,農最多,那麽農才是百姓,士、工、商不算。”

“倘若工最多,那工就是百姓,士、農、商不算。”

“如果這還想不通,那你就去看看史書,看看戾太子是靠了什麽人才能跟漢武帝縱馬相攻。”

趙諶被趙桓這一句縱馬相攻弄得有些心驚膽顫的——好好的說什麽戾太子?說戾太子也就算了,還非得說什麽縱馬相攻?您老人家是不是在暗示什麽?

眼看著趙諶被這幾句弄得有些手足無措,趙桓幹脆搖了搖頭,說道:“你陪朕出宮去走一走,看看民間的生活到底是怎麽樣的,也好好想想什麽才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