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歸來(第2/2頁)

“兒臣承蒙聖恩,豈敢不兢兢業業,刻思報國?唯今所做不過分內之事,實不敢當父皇贊獎。況兒臣邊境監軍三年,未能在父皇身邊盡孝,實在愧疚難當。”

聖上拍拍他的手,感懷:“忠孝不能兩全,不怪你,有心便好。”

說過兩句後,聖上就轉向了吳將軍,感慨說他辛苦。

禹王趁此間隙,余光不著痕跡的掃過後面的寧王。

寧王帶著一幹皇子在稍後些站著,眼尾斜挑似有冷笑的看著他,依舊還是從前那般乖戾模樣,不見其他任何異樣。

禹王沒忍住又那余光掃其身後左右,卻依舊沒熟悉的盒子,以及熟悉的那人。

莫不是老九識破了龍璧為假?

按照他們的設想,老九拿到所謂龍璧後,必定先一步當眾發難,堵死他們的解釋,倒打一耙的將‘龍璧的遺失’定性為‘親兵帶走藏匿’。繼而再呈上‘龍璧’,又帶來‘棄暗投明的昔日枕邊人’做人證,以此來證實他趙元璟確實心懷不軌,明面以龍璧被截做掩護,實則是存暗中藏匿之私心。

老九按兵不動,所以此刻他亦拿捏不準其打算。

是識破了他們計謀,還是反倒存了私心想扣下龍璧,他也無從得知。自那日‘龍璧’被截的事後,他覺得事情既定,便不再關注後續了。甚至也沒讓安插寧王府裏的釘子冒險打探消息,覺得沒必要再為此事損兵折將。

還有層他不願提及的原因便是,他不想再聽到有關她的任何消息,不想聽她如何將功贖罪,更不想聽老九又是如何籠絡她獎賞她。諸此消息光是想上一想就讓他極為不適,更何況親耳聽見?勢必讓他煩惡非常,五臟翻絞。

他沉思的這會功夫,聖上已放開他們二人的手,欲要轉身回禦駕。時間便不能再耽擱了,他遂拜於君前,垂目掩下紛雜情緒。

“父皇,兒臣有一物要呈。”

“哦,何物?”

聖上故作不解,禹王接過親兵捧來的長盒,雙手呈遞過去。

“是龍璧。”

蓋子打開,刹那溢出璀璨光彩,宛如仙物。

千萬人見證下,聖上雙手舉過龍璧,威儀四方:“天佑我大魏!”

文武百官三軍將士齊跪地,山呼海嘯:“大魏千秋萬代,萬世太平!”

眾喊聲震天的時候,禹王的臉朝後輕側,便將寧王那震驚到無以復加的神情,全納眼底。其反應,與其他不知情的官員們,皆一無二致。

指腹猛地捏緊盒身,他的心陡然下沉。

殊不知,此刻馬英範卻在眼皮狂跳。

寧王爺的反應有些不大對。從頭至尾都沒流露出,得了異寶而看好戲的得意猖狂之色。尤其是龍璧被獻出後,他的反應只有與人如出一轍的震撼,卻沒有流露出那種慶幸感,慶幸剛才並未首先跳出來先聲奪人的對禹王發難。

難道異寶不在寧王手中?馬英範忍不住否決,不可能,她人都已經被抓了,那所謂異寶又焉能不落入其手?

他也不知其中究竟出了什麽變故,可一股道不上來的不安卻兜頭將他籠罩。

尤其是在他見主子爺並未當眾向聖上提及押送‘異寶’被截路的事,更是心有不安。這是他們提前定好的第二步策略,若寧王爺謹慎不肯先發制人的話,他們就主動提及為保龍璧安全送達而偷龍轉鳳的事。壓根不用他們指名道姓是何人所為,聖上及朝臣自會心中有所猜測,即便最後找不出證據來,可到底也能讓那寧王吃好大一個悶虧。

可如今,主子爺竟主動棄了這步策略。

他心裏愈發不安寧,想要暗中打聽寧王府裏的情形,可又怕主子爺察覺而不敢輕舉妄動。

無事,左右死無對證,即便查也查不到什麽。

在他心裏,她是必死無疑的,寧王爺什麽脾性,誰人不知。

一個背叛者到了寧王爺手裏,焉能有命在。

宮苑裏大排筵席,宴享功臣。

君臣舉杯相慶,觥籌交錯,熱鬧非凡,宴席深夜未散。

作為此次慶功宴上最出盡了風頭的人,禹王面上應酬自如,心下卻沒有一絲半毫榮光加身的愉悅之意。反而胸中如被罩了層密不透風的網,多少讓他有些透不過氣來。

不知是不是酒意上頭,他忍不住做了件不理智的事。

在余光瞥見老九面帶不善的扔了酒杯,起身走遠些似去散步時,他亦沉眸起身,擡步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