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無悔

南下的大軍並不都從雍邑出發,而是從不同的幾個地方集結,再分幾路前進。公孫佳為了這件事準備了不少年頭,其中一部分軍隊早就屯駐在邊境了,另外還有一部分也是屯駐在了舊京附近。

真正從雍邑出發的只有一小部分,作為一種儀式,妹妹帶著部分兵馬從雍邑出發,公孫佳親自為她送行。

饒是如此,雍邑還是沸騰了!

戰爭意味著軍功,對強勢的一方而言更是如此。賀州勛貴這些年雖然有些衰敗,其中仍有幾個不負祖輩威名的人,想借機重振勢力。系出公孫昂的人更不用講,他們這些年的尊榮究其根本還戰功。此外,又有一些平民子弟,讀書讀不好、經營買賣水平也不高,又沒有別的晉升途徑,唯有砍人這一項做得比較優秀,就更巴望著能夠一展身手了。

戰爭不是件好事,尤其對普通的士卒而言。有名有姓的將領還能被記一下,普通士卒上了戰場螞蟻一樣填坑。通常情況下,一聽說要服兵役,跑路的、自殘的會比較多。公孫佳這兒不太一樣,一則她不會特別的進行大規模的征發,不竭澤而漁,一家抽一兩個壯丁,還能你家留個頂梁柱。二則她講究,評議功過一向公平。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死了傷了,給撫恤,撫恤還給得很到位。

為了這一次征戰,公孫佳提前做的物資準備,除了軍需之外,還有撫恤。她提前制訂好了詳細的撫恤標準,傷者依據傷情有什麽樣的撫恤,死者又怎麽撫恤。比如一個壯丁,二十歲,死了,則計算其到六十歲,所能繳納的貢賦,計四十年,你家四十年裏減一個人的賦稅。如果有未成年的子女,按人頭計,每月補貼一定的糧食,或者把這糧食折算從你家應該繳的稅裏扣,直到成年。有父母的,如果你死了,補貼你父母的棺材錢。

生老病死,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得飽、穿得暖、有功勞拿、死了家裏有人管。

容逸、趙司翰等人驚嘆於公孫佳的大手筆,暗道:這要還不能打贏南朝,那就真沒有天理了。口上誇得卻是冠冕堂皇的“仁愛”之詞。容符等人既不會領兵又不懂什麽後勤,聚了一群人為這次出征邀了個社,都是當時文壇名流。

他們才華既高,自變亂之後又難遇好事,整天喝酒唱歌,寫點悲悲切切的惆悵懷念之詞。難得有一件振奮精神的事情,容符發起,謝喆等人響應,一天功夫,湊出了一本集子。這群人真想做什麽事的時候,“名士不通俗務”的氣質就不要了,他們找到了鐘佑霖來做個監場。最後成了集子又送了鐘佑霖一本。

這本集子就順理成章地被鐘佑霖送到了公孫佳的案頭。

鐘佑霖抱著集子找到公孫佳,公孫佳正對著巨大的輿圖沉思,她的身後站著余盛、單宇、淩峰等人。幾人轉過身來看他,鐘佑霖不由產生一絲羞愧——這些人個個比他年輕,都在幹著國家大事,只有他,弄些文字小巧。

公孫佳與鐘佑霖一向親近,這是一種與鐘源不同的親近感。她笑道:“八郎來了?坐。”

鐘佑霖忙說:“你們忙、你們忙!”

公孫佳已率先坐下了,其他人也換了一副輕松的面孔,都很快樂地看著他。鐘佑霖是個妙人,說他天真,他其他看得懂很多事,說他世故,他又一直有著一顆真心。說他無能,日常少了他總覺得缺了些什麽,說他能幹……他又真的沒幹成過什麽正經事兒。

難得的是,單宇這樣的刻薄鬼都覺得他人還挺不錯的,不是那等會拖公孫佳後腿的傻貨。

單宇笑著問:“您又有什麽好東西給咱們看呢?快拿出來吧,都等著呢。”

鐘佑霖紅著臉,將文集拿出來,又喃喃地解釋:“那什麽,我看他們寫得還不錯……”

余盛顯得十分精明,對公孫佳道:“阿姨,他們終於頂了一回用了啊!找幾篇好的,易於傳播的,刊刻傳播出去嘛!”輿論戰啊!不說他都要忘了!余盛一旦想起點什麽來,嘴就閑不住了:“單翁翁一直散布南朝的壞話,效果就不錯。現在該說說咱們的好話啦!誇一誇小姨父勇猛啦!誇一誇您愛民如子啦!對對,還有咱們的軍紀啦!宣傳一下投降不殺啦!”

等他說累了,淩峰才又添了幾句:“再揀幾篇其中文采好的,在仕林之中廣為傳頌!”

公孫佳點了點頭,這兩人的話分了兩個層次。淩峰主要針對的是南方的文化人,大部分能讀得起書、讀得懂這些名士文章的,都得是家有余財支持的,才能學得比較高深。名士名篇的影響力會非常大。余盛說的是全局,影響絕大多數人的,需要寫得更簡明一點。

鐘佑霖還在反省:我白活這一把年紀啦,就知道玩兒,我這兒玩的東西,他們這些年輕人看了就能想到大事上去。慚愧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