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協調

“傳令下去, 前面就地紮營。”公孫佳從自己的車裏傳出令來。

小林得令,派了小高扛著令旗騎上馬,一路疾馳。

“前面林邊紮營!”的話一聲一聲, 傳遍大軍。

跟著公孫佳出來的侍女現在由單宇帶領,公孫佳將阿姜留在府裏, 一則阿姜可總管府內庶務, 二則阿姜與宮中有著許多聯系且熟悉公孫佳的人際關系, 一旦需要動用人情, 她知道該去找誰。

單宇也是第一次擔當這樣的重任,又是興奮又是緊張,問公孫佳:“君侯累了嗎?這才走了三十裏,以後要不要照這個腳程來行軍?”

公孫佳揉了揉額角,說:“我就是出來受累的,何必在意這些?只是再不停下來召集諸將, 不知道流言要傳成什麽樣子了。”

各部續派人過來跟她匯報, 某部紮在某處, 劃了多大的營盤。

紮營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她帶的這一支是有不同風格的部分拼成的隊伍。各部的布局都不一樣。帳篷搭的有交錯的、有橫平豎直的,營柵也是有高有低, 有更喜靠近樹林的、有更願意靠近水源的。分開來看,幾部分各自都還有規律, 合在一起就是個拼盤。

公孫佳站在車轅上, 看了一眼就有點頭暈。她也曾檢閱過自家的私兵, 也曾與鐘家的私家有過演練,也是數以千計的人頭密密麻麻的一片。但是眼下的兵馬以萬計,真個看不到邊。

如此紮營,她心裏沒底。

還好, 這不是在邊境,不用怕有人偷襲。公孫佳這樣安慰自己。單宇等她看得差不多了,才說:“天冷,小元帶人紮營去了,他手腳很快,君侯先在車裏歇息一下?”

公孫佳縮回車裏,抱著手爐子。那一邊,鐘佑霖等人都在她的中軍之中,帳篷沒搭好,他們也往這邊來湊,公孫佳只好又裹緊了皮袍子,坐在車轅上與他們說話。鐘佑霖有點興奮又有點擔心地問公孫佳:“你還行麽?明天要不要也走三十裏?”

公孫佳四下一掃,這些書生都比她扛造呢,說:“還照原樣,走六十裏。”六十裏看起來不多,但是如果算上輜重,考到隊形以及寒冬的氣候,算上拔寨、紮營、埋鍋造飯,這是一個普通的行軍標準,不能說低。

趙儉奇道:“那為什麽現在紮營?”

公孫佳道:“當然是因為等下要召集眾將啦,且是第一□□軍,總要留些余量。”

中規中矩,幾個人也都點頭。

期間,陸續有部將來報紮營的情況、出現的糾紛、各自需要的物資支領等等。鐘佑霖很焦躁地問:“軍需不是有人管嗎?怎麽事事都要過來問?”

管軍需的是單良,單良在這上頭吃過虧,也就是說,他比別人經驗更豐富。

公孫佳會心一笑:“單先生是個仔細的人,等他那兒忙完了,咱們就升帳。我有話說!”

最後四個字她說得有點硬,幾個“兄”字輩的人不由交換了一下眼色,也不知道她為什麽會這樣。她不是一個情緒過於外露的人,也不至於一朝權在手就翻臉擺譜,難道是有什麽事?

還真有!

~~~~~~~~~倒敘~~~~~~~~~~

公孫佳知道這一路並不好走。她小時候出城避暑又或者避疫,只一家人的出行就有諸多事宜。現在是大軍出征,只有更麻煩的。且出遊基本不會有危險,出征就是去玩兒命,更要小心。

從沒出發起,她就將注意力放在了行軍打仗上。

她知道自己的弱項——毫無經驗。這個毫無經驗是全方位的,她連普通行軍的經驗都沒有。她這就是去刷經驗、刷資歷的,所以挑的是這麽樣一個不大不小,又不是純靠進兵清剿的仗來打。已方實力雄厚,給她試錯的機會。

因為她的身邊,沒有人可以給她以最本質的指導。

通常,只要條件允許,各家子弟是需要跟隨自家長輩,又或者是別家經驗豐富的將軍,先混幾場仗,哪怕不打,也是押點糧草、充個後備隊,積攢下經驗的。皇帝和鐘祥他們是靠的野蠻生長,公孫昂就是跟在皇帝身邊,鐘源又被放到公孫昂身邊。

對公孫佳最好的栽培方式,其實是讓她跟著鐘保國、鐘源這樣自家親戚長輩,看、模仿,經過自己的揣摩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

但是公孫佳權衡再三,她的情況與別人不一樣,事出突然,她又需要一個絕對的話語權。她拒絕了皇帝配給的老將,那麽她這一路就只能靠自己摸索。

比如斥侯,泛泛說一句要廣灑斥侯,具體的頻率呢?一旦情況有變,又要如何變更?與沿途官員打交道她倒不是特別擔心,她帶了各方勢力的子弟當人質,基本上都能和平相處。紀氏的人就更不用擔心了,公孫佳不怕他們搗鬼,反而怕他們不搗鬼。一旦他們犯了錯,正好軍法辦了,一刀一個人頭。不犯錯,還得給他們請功,就很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