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請命

朝廷還沒到山窮水盡, 統領全局的人可能還缺,剿個匪的人才並不是找不出來。紀宸這個時候拿喬實屬沒有必要。

丁晞行刺的事在民間議論了一陣子, 很快又被更新鮮的事沖淡了。朝廷之上,在各方大佬有意無意的幹預之下,也沒有掀起什麽水花。京兆以誤傷結案,禦史的彈章被趙司空壓下,平和了好一陣子了。

公孫佳都猜不出來紀宸這是要唱哪出。

她現在的級別還不夠一有這樣的事情就要召她去商議,她正在忙著給皇後生的岷王與各家小娘子牽線搭橋。這種事,總要雙方(的父母)都樂意才好。由於一方父母是帝後,帝後的意見就非常的重要。公孫佳先為皇後篩了幾位家世不錯、自己看著也可以的小娘子,然後一總辦了個賞花會。

皇後在江仙仙的一個妹妹和李侍中的一個孫女中間猶豫了一陣,這個時候公孫佳就不說話了。說話就是得罪另一個, 隨便吧。

她又在為鐘英娥忙章明的兒媳婦人選,鐘英娥的意思,她的兒子要頂門立戶的, 兒媳婦一定要好,這個好, 不是指什麽風評、長相、“看起來賢良守禮”,而是一條:“要能抓家, 我不看小事,要看她大事腦子清楚不清楚。”

公孫佳道:“那恐怕得等。皇後娘娘那兒正挑著呢, 一個是江家的小娘子,一個是李家的, 就是表姐的小姑子。這兩個都好, 就看哪個更合眼緣了,她們絕不是剩下的。”

鐘英娥道:“哦!那兩個,我知道!行的!我不挑旁的, 只要說人話幹人事的就行!出身唄,就是看著好看,要過日子呀,還得看人!你是不知道,當年啊,東宮裏的那一個,大家看著也都挺好呢!咱們那時候還是鄉下人,哪見過那陣仗?都叫她唬了去……”

鐘英娥一向對名門女子不是很感冒,這個是太子妃的鍋。想當年,太子妃出身名門、行止有度、說起禮來一套一套的、話偏又不多,還挺和氣。安排起家務來跟個老人精似的,人人都給你安排得妥妥當當,穿衣打扮既新鮮別致又不俗氣,怪好看的一個新媳婦。後來就成了一個老妖婆!

公孫佳灌了兩耳朵的壞話,耐著性子聽姨媽抱怨。鐘英娥抱怨一通,忽然想起來了:“你說你,現在還把姓紀的也列到單子上,紀家的女人,能娶嗎?”

公孫佳說:“我得公正,且紀家的二十一娘和二十三娘人都不錯。”

一句話惹得鐘英娥又是一通抱怨。

公孫佳十分後悔,剛才不該回嘴,就該一直聽的,平白又惹了這一通說,她決定不再聽了,她要回自己家去。才起身呢,皇帝那兒派人來叫她了。鄭須新收的一個小徒弟,見了公孫佳就說:“君侯,陛下今天有些焦躁,正等著您去議事呢,您可加緊些。”

宮裏催公孫佳,已不敢說“快點”這樣太直白的話了。公孫佳此時還不知道有緊急軍情,但是她知道皇帝最近也經常頭疼。她也有頭疼的毛病,知道這個時候脾氣是不會好的。一面上車,一面問:“知道是什麽事嗎?”

她對宮使們向來隨和,因為她是一總給宮裏各路人結年賬的,皇帝也知道她家裏一向照顧宮裏的“老人”,多給這些人一份補貼,再加一份喪葬保障。既然給了“老人”,“老人”的好朋友、小徒弟之類的人,跟著分一點肉湯喝也是人之常情了。只不過公孫佳一向是一個大包打包給“老人”,由他們自己分。

整個朝廷,大約也就只有她是獨一份,可以明著給宮裏的人送錢。一是公孫昂打下的底子,二是她很早就接手繼續做這個事,看起來光明正大。這小徒弟也是常年累月拿她好處的,也就不瞞她,說:“有緊急軍情。陛下召人議事,紀征北稱病沒到,陛下原本頭就疼著,現在……反正,您小心點兒。”

公孫佳心頭竊喜,皇帝有軍國大事終於想到她了,她這算是熬出頭了嗎?!這不同於之前皇帝管她要地圖之類的,那是要資料,順便考一考她,沒有“問策”的意思。現在這個不一樣,國家有了大事,想到了她!

公孫佳說:“哎喲,那我這一身,得換一下。”她來見親姨媽,身上是頂好的衣裳沒錯,一件衣服夠個平頭百姓一家吃一年的,可是要見駕就不夠莊重了。她穿著女裝,頭發也是身後隨便一束的,束發帶織金綴珠是夠貴的,卻掩不住不著簪釵的慵懶樣。

小宦官說:“我的好君侯,別!快些去比換什麽衣裳都頂用。大事未決,陛下什麽時候會關心這些個了?”

公孫佳冷靜了一下,看了一眼小宦官說:“鄭翁翁眼光不錯。”小徒弟知道輕重急緩,還看得明白。

小宦官勉強地笑笑。

~~~~~~~~~~~~

公孫佳懷揣著熱炭團一樣的心思進了宮,皇帝正在偏殿裏,下手坐著個太子,父子倆像是在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