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吉兆

“開!……”單良叫了一個單字旋即壓下了聲音, “開府?不錯不錯,正該如此。”

這兩天,單良也在琢磨著下一步。從公孫昂過世至今已是第五個年頭了, “定襄侯”終是重新回到了公孫家。這算是個重大的勝利, 尤其家主還是個孤女,能把這爵位搶回來,就真的不容易!

由於是開國後不久, 大封功臣總能產生出一大批的這樣的爵位,軍功封爵所得的爵位份量最重,相應的配套的封賞也是最高的。公孫昂這個“定襄侯”, 可是侯爵裏幾乎能排上第一的了。

最最直觀的,它的封戶比公孫佳那個“縣主”翻了兩番不止。此外還有一系列其他的好處, 也與此仿佛。另一樣天大的好處就是,等於是皇帝承認了公孫佳“家主”的身份,什麽聯姻都得歇菜了。

難題也是非常直觀的——公孫佳是個女孩子,就算襲爵了, 接下來呢?她能上朝嗎?能做官嗎?不能當朝為官, 這個定襄侯也不過是個大號的永安縣主而已。單良在考慮的是, 怎麽樣能讓公孫佳真的執掌一件事。修籍譜是個不錯的活計,皇帝好像沒有反對,但是並沒有明確的頒旨,這事兒就挺在那兒了。要怎麽樣才能把這差使撈到手呢?

現在只能想到“實職”、“差使”, “開府”是單良不敢想的。

因為這事兒非常大,全天下加起來攏共也就那麽幾個人有這個待遇。“開府”必得官員到了一定的級別, 才能有資格自己辟任僚屬,而不是說有個府邸就算。鐘祥開府了,紀炳輝也開府了, 所以兩個才能鬧得起來。紀炳輝雖然是個侯爵,因為開府,他就比那沒有開府的公爵更厲害。他也就有更多的資源可以置換,把個門生李銘從邊城調來做京官。

且“開府”是一中資格,並不像爵位一樣,默認是子孫可以繼承的。父祖死了,子孫還想要這個,要麽自己特別的能幹,要麽得皇帝特別的貼心。

公孫昂死前遣散了自己的舊部、僚屬,也不讓他們結黨,固然因為他“忠誠”還因為他必須做這樣的選擇。這些人都已經是朝廷官員了,公孫佳又不能繼承“開府”的權力,難道要拉朝廷官員來給公孫佳做家將?不是他僚屬,只是位階比他低的人就更無可能聽從公孫佳的號令了。

單良也不敢想公孫佳能開府,現在有名有號的開府,要麽鐘祥、紀炳輝、朱勛、公孫昂這樣有著赫赫戰功的人。要麽是趙司徒這樣,有著巨大的聲望,且在文臣中也有頗大的勢力。趙司徒開府,李侍中沒有,趙司徒才是文臣的領袖。

分辨起來就這麽簡單。什麽名聲之類的,都是說出來好聽、看起來好看,真正的實惠和實力,還得看這些。

公孫佳有什麽貢獻?沒有的。她將來能做什麽?上陣殺敵還是七步成詩?都不行的,她就是一個要養代筆的弱雞。

是以單良一開始也沒想到這個,他只要公孫佳能把這個家守住,能有個後代來繼承公孫昂的一切,這就夠了。誰也不能對公孫佳要求更多了,即使是他。

但是公孫佳做得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公孫佳走了一條他從未設想的路,她敢想,敢要做定襄侯,還做成了。

單良一時心情激蕩,既然連定襄侯都做了,那麽為什麽不再多走一步,就想想要做開府又怎麽了?!

單良還要說話,公孫佳擺擺手,說:“吃酒,一會兒再說。”

現在是她家開宴,她“冠禮”,場合不對。公孫佳對著客座上的貴賓們舉杯,貴賓們看到了也都遙遙舉杯。這些人要不是她的親戚,要不就是朝廷的重臣,人人都覺得她很奇妙,也就結這麽個善緣。

有識之士已經在思索:她恐怕不能上朝站班吧?還有,冬至大典快要到了,到時候她歸哪一撥呢?這個禮儀……

他們從自己積累的知識裏翻騰,希望能夠早早做個準備,以備皇帝問詢。

公孫佳知道,這些人心裏一定會想很多,不過不要緊,她也有自己的計劃呢。鐘祥給她揪來的那位老師綽號就是“書庫”,中中典故無所不知,此時正與一幫子老頭兒說什麽“詔書裏說的都是真的,算來是五百年前吧,曾有女侯……”

公孫佳就很滿意,她還指望著這位先生給她把“開府”、僚屬、女人做官的中中要點給摳出來呢。

公孫佳起身,阿姜使托盤托著壺盞跟著,侍女們又圍在兩人周圍——下來敬酒來了。

公孫佳酒量不咋地,也不能多喝酒,這壺還是個鴛鴦壺,裏面有機關,一半裝清水、一半裝酒。阿姜是老手了,給公孫佳倒酒的時候,倒的是水,手上轉動機關,給敬酒對象倒的時候就是酒。

鐘保國等人都說:“小孩子,不要喝酒,失態就不好啦!”一聽這話就不是他能說出來的,乃是被親娘、老婆、兒子叮囑他背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