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緣由

這是鐘祥沒有出席新年宮宴的第二年頭了。

鐘家的子孫排了個輪值的次序, 凡有他們必須要出席的場合,都要留人守家。靖安長公主帶著娘子軍們絲毫沒受影響,依然是準時到了宮裏。公孫佳到得比她還要早一點, 因為公孫佳依然保持住了“先進去”的特權。

只是如今再也沒有一個說著賀州土話的老太妃與公孫佳同行了。

公孫佳一路很沉默,接她的還是皇帝、皇後雙方都派的人,也同樣是將她引到了靠前的位次上。公孫佳扶著她的手杖,輕聲道了謝:“有勞。”宮女阿順笑道:“不值縣主掛心,是奴婢們應該做的。”

公孫佳道:“那也是辛苦的。”阿順算是皇後的心腹, 按品級直接躥到五品去了,也就是跟這些皇親國戚面前客氣些罷了。皇後派人來照顧公孫佳也是有原因的,她娘家有一位侄孫女終也是在這一輪的聯姻中嫁入了鐘家。

反正, 大家都是親戚了。

公孫佳被他們扶到位子上坐好, 鄭順將她的手杖接了,穩穩當當地倚放在她座位的一側, 說:“你擡手就能拿著了。”

公孫佳也含笑點頭致意。

鄭順可能比下面所有的大臣都明白皇帝的心意,襲爵的事他或許不了解, 但是能跟皇帝談論兵事的姑娘家可數不出什麽人來,皇帝當時的口氣並不是開玩笑, 那神態、語氣與考較燕王時也差不多了。不管皇帝存的是什麽念頭, 將公孫佳當作一個“真正的晚輩”來重視是無疑的,鄭順自然要更以皇帝的意志為意志,將公孫佳給侍候得好好的。

他兩個將公孫佳安置好了, 招了小宦官小宮女在一旁聽使喚便各自去忙了。公孫佳安靜地坐著, 也不大與這兩個人說笑,與人交際很耗神的,如果不是像前年鄭順直接把自己小徒弟派過來那樣的“自己人”,與他們說話也是他們的負擔。

坐不片刻, 又有人來打擾,卻是吳孺人。公孫佳點點旁邊的位子:“她們進來還有一陣兒,你且坐下吧,不累麽?”

吳孺人坐了個沿兒,她這一天確實累慘了,哪怕只是沾了個沿兒坐著,也覺得兩條腿漸漸是自己的了。頗為恭謹地說:“我們娘娘著妾來問縣主有什麽要吩咐的。”說話的時候對公孫佳連使眼色。

公孫佳道:“有陛下和娘娘照看,我已知足。你呢?近來如何?”

吳孺人近來過得還可以,呂氏雖然給放出來了,卻也吸取了教訓,沒有過於驕橫。吳孺人自己無法生育,但是謝宮人生了個兒子,吳孺人設法讓章昺同意將這孩子抱給自己掛著。又安撫了謝宮人,讓她在章昺面前爭寵,“我給你帶孩子,你去伺候殿下,好歹要得個品級”。兩下都被她安撫住了,她就跟太子妃一樣,一面潛心養孩子,一面“當差”。

章昺的家還是呂氏在當,但是章昺對外家的警惕心還是沒有消,至少宮外別府他是不肯讓老婆去插手的。當初那件打臉的事兒他還刻在腦子裏,他以為已經是結交下了的“青年俊彥”裏其實有紀氏的臥底。這怎麽能行?!

他將宮外別府交給了吳孺人來打理。吳選已被公孫佳按死了在那兒讀書、重新做人,章昺雖不愛提這個“小舅子”,心中的芥蒂卻沒以前那麽明顯了。與之相對的,紀宸出挑了,呂濟民這個正牌的小舅子就飄了。紀宸既是章昺的舅舅,也是呂濟民的舅舅,章昺權衡再三,舅舅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有的,但是抵不了呂濟民的惡心!他愈發的與呂氏疏遠而與後宮親近。

太子妃也不再管章昺是否寵愛呂氏的事情,呂氏前番鬧得太過,太子妃便認為是“慣的”,得煞煞性子。太子妃只有這一個兒子,可得多生幾個孫子,章昺只要不濫情,有幾個婢妾侍寢,太子妃也是樂見其成。能多給她生幾個孫子就更好了。鬼知道這年頭孩子夭折起來有多麽的容易,哪怕是太子的孫子,也不能保證就一直長大了。如今第二個孫子也有了,又有宮人有孕,太子妃心裏是高興的,對這些婢妾也就略松一松手。

吳孺人含蓄地對公孫佳說:“殿下將二郎交給我撫養了。”

公孫佳道:“你有依靠了,只要吳選不再出紕漏,你也算苦盡甘來了。”

吳孺人看看四周的小宦官和小宮女,將要說的話咽了下去。她想問公孫佳:我現在已經算是有兒子了,你的答案呢?

公孫佳當然還記得當初的話,眼下卻不是給吳孺人實話的時候。吳孺人慢慢地站了起來,說:“妾得忙去啦,公主她們還沒來,縣主看起來也不著急?”

公孫佳望向門外,宮裏的燈已點起,橫平豎直地拉起了幾多條燈火連成的線,道:“急什麽?該來的總會來。年,是一定會過也一定要過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