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什麽叫剝削啊2(第2/2頁)

“那好。你的公司主業還是特效對吧?”

“對。”

“要調整一下,或者幹脆開一家子公司,做制片和藝人經紀。也不要專盯網大了,向網劇發展發展。”

“琳姐,你為什麽總強調網劇呢?”

“因為市場!平台在網大上是不賺錢的,給你們的分賬相當於補貼,我們純虧。但網劇市場火熱,招商容易,觀眾多影響大,分潤也多。”

“分潤?”

“對,比如分約。”

莊周好奇,問:“我總聽這個說法,到底什麽叫分約?”

“呵,說來話長。”

姚琳露出一抹微妙的笑容,頓了頓,道:“2018年,小胖東窗事發,國家對娛樂圈施行新稅制,由原本的最低6.7%,飆升至42%。

跟著國家又接連出台文件,規範行業亂象,包括限薪令。由此造成大批資本撤離,明星公司注銷,影視劇數量減少,圈內稱之為‘影視寒冬’。”

“嗯,聽過這個說法。”莊周道。

“電視劇上星困難,院線電影難過審,一大批影視劇只能選擇網播。網絡平台在2015年的一劇兩星政策後,再度吃到了紅利。

雖然這個紅利,是以傳統行業被洗牌為代價,但對我們來講是難得的好機會。

18年寒冬爆發,持續到了19年,剛有好轉又趕上疫情,網絡平台成為主流觀影地。片方手裏的戲不想被積壓,只能找我們。

於是,三大平台不約而同的推出了分約。我們已經是最大的電視劇出品方和播放渠道,演員想上我們的戲,就得簽分約。”

姚琳又抿了口酒,面色暈紅,語氣興奮:

“分約通常簽八年,各平台的比例不同。以鵝廠來說,純新人是五五開,有一定經驗的,是四六。

比如片酬是100萬,平台先拿50萬,演員再和公司分剩下的50萬。

而簽了之後,接下來的八年,演員都會與平台深度捆綁。”

“所有人都是這樣麽?”

“六番以內,番位你懂吧?”

“懂!”

番位簡單講,即演員在海報上的排名順序,誰第一,誰第二,粉絲經常為這個撕逼。

“六番以內,甚至八番以內的,都要簽分約,否則就別想上我們的戲!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你是陳到明,你可以完全不鳥這些。如果你是正午陽光,也可以不鳥,正午陽光的戲一出來,平台都搶著要的。”

姚琳說完,問:“感受如何?”

“沒什麽特別感受,符合市場規律。”

“嗯,我喜歡你的說法,我還以為你會義憤填膺來著。”

“都是成年人,哪有那麽幼稚?”

“不錯,我們有這樣的實力,就可以制定這樣的規則。其實我們在做善事,簽了分約的,我們承諾每年給他一定的戲拍。

要知道,平台每年開上百部劇,排隊輪也能輪到你。這等於一個鐵飯碗,因為你自己在外面試戲,不一定成功……

所以你問,什麽叫分約啊?”

姚琳以她的身份、邏輯認知,覺得這是無比驕傲的事情,笑道:“這就叫分約!”

……

莊周豁然開朗。

為什麽隨隨便便一個明星,片酬就能達到幾千萬?

明星本身,或者他的所屬公司,早被資本滲透完了。這些錢中的一部分,最終會以分約、股東分紅等方式,回到資本手裏。

再有搞笑的限薪令。

群眾希望的是,限制那10%群體的片酬,結果被限制的是剩下的90%,靠拍戲吃飯,甚至快餓死的人。

網大?

網大是不太成氣候,市場小,片酬低。

等以後做大了,一部片能拉幾千萬廣告,一個演員也有幾千萬片酬,你以為平台不分約?!

……

莊周站隊了,確切的說,是站姚琳的隊。

直到深夜。

姚琳的一個助手開著車,先到了莊周下榻的酒店。

她喝了一些紅酒,微醺剛好,談的很盡興,人帥又識趣,不禁身體有些發熱。車停在樓下,她又開始撩:

“不請我上去喝一杯?”

“今天受益良多,我需要好好消化消化,改日,改日吧。”

“你這人有時很有趣,有時又無趣。算了,聽說你在搞一個網大的科幻劇本?”

“對,在策劃階段。”

“調整一下吧,當然我不是強制的,看你自己時間安排。明天我會給你一些項目,具體的過後再談。”

姚琳走了,車尾燈拉出兩道紅線。

“……”

莊周在門口站了一會,回想著今天的談話,跟著抹身上樓,背後的夜風一吹,冰寒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