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開播(第2/2頁)

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購片成本,但會造成兩個現象:

1,千台一劇。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四大衛視的收視亂戰,《新三國》播出時某衛視的8小時連播,極大浪費了播出平台,也影響觀看體驗。

2,既然購片成本低了,制片方自然會提價,演員片酬也隨之增長。比如一集200萬,8家電視台聯合購買,分到頭上僅20多萬。

那好,制片方提到300萬一集,分攤下去也不過30多萬,還在電視台的接受範圍內。

所以總局發布了一項規定:從2015年起,最多只能有兩家衛視聯播一部劇,業內稱之為“一劇兩星”政策。

一是為降低電視台發生收視率大戰的情況,二是遏制明星片酬增長。

當時媒體一片鼓吹,片酬要下調啦!全明星劇歸來啦!題材要多樣化啦!

結果咧,HE……TUI!

這政策明顯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思維太落後了!它忽視了兩個關鍵因素:衛視之間的差距、網絡平台!

央視、東方、芒果、浙視等一線台,根本不受影響。人家本來就財大氣粗,一劇兩星也買得起,反而由於政策,官方幫他們打掉了競爭對手。

即二、三線的衛視。

像黔省、桂省、滇省這些台,以前聯合購片,還能分到一塊肉,現在成本高了,徹底苦逼。

但也衍生出一批小成本劇,專供二三線衛視,比如抗日神劇。為什麽抗日神劇在近些年突然興起啊?這就是重要原因。

其次,便是網絡平台。

網絡平台彌補了“一劇兩星”的渠道缺口。

最開始的時候,比如衛視開價100萬,視頻網站開價80萬,雖然少點,但也是一個渠道,制片方當然賣了。

後來呢,視頻網站靠著背後資本的支撐,開始不斷提價,當電視台開價200萬,他們開價500萬時,話語權自然轉移。

視頻網站開始按照他們的方式制定規則:你制片方,必須給我用這個演員,必須給我拍這個題材,這樣腦殘粉,啊不是,這樣年輕人才愛看……

明星片酬不僅沒降低,反而在平台的操縱下一路飚高。

於是乎,現在的格局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