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2頁)

【白菜豆腐腦:譚氏好可憐……她女兒也好可憐。】

【一言不合:古代人販子這麽多的嗎?官府不管?】

【斤斤計較:樓上你想太多了,官府怎麽管?人販子一般都是趁小孩兒獨處的時候把人拐走,拐完了立馬轉手,有的喪良心的還喂藥,小孩子不聽話還會打,哭都哭不出來,抱出去人家以為親生的。】

【斤斤計較:而且古代的人牙子還是個正經職業,不信你可以搜索一下,那些大戶人家的丫鬟哪裏來的?除了家生子,都是從人牙子手裏買來的,那些人要麽是從人販子手裏買的小女孩,要麽就是自己拐了放在家裏一兩年等人都不在意了,教養以後賣到大戶人家去的。】

【心上人:好家夥還有產業鏈的,太惡心了。】

林渙看了看譚氏,又看了看同樣為人販子而苦的甄英蓮,只覺得,天底下怎麽會有這樣的壞人?好好的人家裏千嬌萬寵的小女孩兒,竟然要被他們拐去當奴才。

而且有些小女孩賣出去分明只值幾兩銀子,為了這幾兩銀子竟然就做下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

他氣急了:“譚夫人你別怕,你家那個妹妹消失了多久了?何時被拐的,有什麽模樣?當時報案了沒有,可有人去找過?”

譚氏說:“我家那孩子剛被拐的時候就說要報案,後來她爹攔了,說是恐怕那些人販子聽見了風聲對我家小孩兒不利……我們只叫了幾個相熟的人家四處尋找。”

林渙愣住了。

怎麽又是和英蓮差不多的情況?她是霍起怕被問責不敢報案,譚氏怕人販子對女兒不利不敢報案。

都是不敢報案。

【心上人:emm不知道咋說,感覺譚氏真的慘,但是不報案確實不好。】

【一言不合:嗯,報了案找到的機會其實更大一些,人販子以後也會投鼠忌器不敢有太大的動作,不過可能古代人民的法律意識不夠好吧,也情有可原,我反而覺得她丈夫一個讀書人不報案更有問題。】

林渙看了一眼方塊,把小妖怪們說的話給譚氏重復了一遍:“夫人,不然你就報個案試試,您女兒已經被拐了很久了,這回總不怕人販子對她不利了,若是報了案能找回來也不錯啊。”

說完,他就帶著英蓮去摘花去了。

譚氏愣怔在原地,細細地琢磨了一下林渙的話,又想了想自己那可憐的女兒許是還吃不飽穿不暖,叫人磋磨著,頓時心一抽一抽地疼,又想了想確實應該報個案,趕忙去跟管事的請了假往縣衙裏頭去了。

她不會寫訴狀,但是林縣令從上任的時候就有過特批,說是衙門裏頭的師爺們都是讀書識字的,若是有農家人有案要告盡可去找師爺陳情,讓其幫忙寫訴狀書。

因此,譚氏尋摸著就找到了師爺那裏。

正巧兒師爺也在,譚氏戰戰兢兢坐下,把自己女兒被拐的事兒說了一下。

師爺聽著聽著就皺起了眉頭。

他是林風起身邊跟久了的師爺,性子極為剛正,素來也清廉、關注民生,聽她說這事已過了一二年才想起報案,先是覺得這樣的案子不好斷,找一個被拐的小女孩兒在這姑蘇城裏都像是大海撈針,更何況人販子可能還將其賣到別的地方呢?

繼而又想,像譚氏這樣隱而不報的人又有多少?是否姑蘇城裏就有個拐子窩呢?被拐了那麽久的女孩兒都被賣去哪裏了?這是否就是一條產業鏈呢?

他越想越心驚,匆匆忙忙地去找了林風起,將實情一一說來。

林風起聽完也沉默了,說:“得細查。”

然而一二年的陳年舊案了,如何查起?師爺心口發苦。

林風起想了想說:“人販子拐了人必定要賣人亦或是轉運貨物,先從驛站和人牙行查起吧,歷年的城門口的出入名單你叫人送一份給我來,尤其是那些頻繁出入的、拖家帶口的,許是那些被拐的小孩就被混在裏頭帶出去了。”

師爺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