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2頁)

若是他們也能讀書,這世間的犯案是不是就不會有啦?

他這麽想,也這麽問了。

方塊裏的人哭笑不得,不過還是個孩子,看待問題和事物仍舊保持著最純真的想法,帶著一股理所當然的孩子氣。

他不會想到或許有環境的因素導致人變壞了,也想不到那些讀了書的人裏也有壞人,不然歷史上哪來那麽多的大貪官?

更何況古代的封建社會,能讀得起書的又有多少?

到他們那個時候,人人都有義務教育,甚至還有法律規定必須念書,不是還有早早輟學回家的、以及因為各種原因沒法念書的?

他們即使要跟林渙講這些,林渙也太小了,又何必用這些事情去影響他的看法?等他讀了書,年紀大了,有些事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了。

現在只要他知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就好了。

小孩年紀最小的時候,他們的想法看起來是最天真無邪的,也是最天馬行空的。

方塊裏的人們看著林渙烏黑明亮的眼睛。

那雙眼睛裏盛滿了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望,純潔無瑕。

古文學研究講到竇燕山的時候略微停頓了一下,給他衍生了一下裏頭的故事。

其中他說,竇家的仆人盜用了竇燕山兩萬銀,怕被主人苛責懲罰,於是將自己的女兒留給了竇燕山,說是留,其實就是把女兒賣給他,然後自己逃之夭夭。

古文學研究暫且沒有講竇燕山如何,著重講了一下這個仆人。

【古文學研究:歡寶,這樣的人是不可取的,他偷用主家的錢,從律法上講,是犯了盜竊罪,從品德上來說,是不忠,欠錢不還卻賣了女兒,是不仁,這是個純粹的壞人。】

林渙嗯嗯點頭,他也覺得這人是個壞蛋。

【古文學研究:你那個時代應該沒有《紅樓夢》,其實這個故事的最開始,也有個這樣的壞人。】

他說的是甄士隱家裏的霍啟。

元宵的時候他帶著甄英蓮出去看燈,尿急看護不當,不甚將英蓮弄丟了,若是他反應及時,回主家通知消息,或是去衙門報案,那麽拐子或許就忌憚官府的力量,來不及轉移那些被拐了的人,英蓮也許還會有被救回來的可能。

但是這霍啟也是怕主家怪罪,自己尋了半夜不見人就匆匆逃逸了,導致“禍起”,也引發了英蓮的悲慘命運。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霍啟的一時大意、不忠不義,毀了一個女孩子的一生。

香菱何其可憐,失去了孩子的封夫人又何其可憐。

林渙聽得入了迷,也跟著嘆氣:“這女孩兒真慘,若是生在我們家,我爹我娘,還有我家的下人一定不會將她弄丟的。”

【舉高高:怎麽感覺歡寶有成為賈寶玉的潛質?】

【白菜豆腐腦:那不至於,賈寶玉雖然對女孩子們好,但是說真的那種好太表面了,也太博愛了,他的丫鬟們受罰他都要躲出去怕自己被罵。】

【一言不合:那倒也沒必要這麽說賈寶玉,時代的局限性罷了,那是個丫鬟本來就是附屬品、犧牲品,連伺候過主人的姨娘都能“提腳”賣了,賈寶玉自己能尊重女性已經很難得了。】

彈幕很快因為賈寶玉渣不渣、到底是真喜歡女孩兒還是單純喜歡女孩兒漂亮撕了起來。

兩方戰鬥力之迅猛,簡直讓林渙目瞪口呆,順帶著,也吃了滿嘴關於賈寶玉的瓜。

連帶著對《紅樓夢》也有了印象。

古文學研究很快把剩下的故事也都講給林渙聽了。

也因為這些故事,林渙對句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一些,很快就能把這二十句背下來啦!

而且不止是背下來了,他還知道了這些句子的意思!

但是很快就有一個新的問題為難住了我們的歡寶。

因為他背的句子裏有一句說“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書上教他要親近自己的老師和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禮節和知識。

可他只不過才上了王舉人一堂課,就有了一種想要迅速逃離課堂的沖動。

唉,怎麽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