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端倪

涼州城中, 自趙恒離開後,留在州府的幾名官員便開始帶著官兵打開一處城門,將夜間受到侵擾的農戶們一個個都接入城中, 暫時安置。

午後, 月芙便接到徐夫人的邀請,一道前往敞開的城門處, 安撫受難的民眾。

這是涼州一帶的慣例,軍民一心,她身為都督夫人, 理當親自出面。雖然趙恒不曾要求過, 但她既然知道了,就不能無動於衷。

除了徐夫人,劉夫人等另外兩位官員之妻亦來了。幾人帶著各自府中的侍女, 守在城門外一處接應遷徙百姓的地方,為受了傷, 或是行動不便的婦人們提供幫助。

原本官兵皆是男子, 面對老弱婦孺, 始終有所不便, 多了她們出力,這才方便許多。

有許多上了年紀的婦人忍受不住從城外步行至城中的路途,亦有懷著身孕的婦人,挺著肚子忍著饑渴,艱難行進。

月芙看得心中酸楚,幹脆讓府上的車夫將她的馬車趕來,一趟一趟把這些婦人接進城去, 自己則帶著素秋和桂娘等留在城外暫時搭建的涼棚下, 讓行動不便的婦人們在此暫歇, 將充饑解渴用的幹糧與清水發放下去。

為了方便些,她特意穿了一身騎馬時用的束腳窄袖胡服,連帷帽也不戴了,凡事與侍女們一樣,親力親為,見到有婦人的衣衫破損,還會親自取了衣裳來替她們披上。

已是秋日,空氣裏透著絲絲縷縷的寒意,月芙霜白的臉上卻染了一層淺淺的粉暈,額角也掛著細細的汗珠。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嫗見她一刻不停歇,原本因被羌民洗劫一空而愁苦不已的心情得到不少安慰。她輕咳兩聲,沖月芙的方向拱了拱手,笑道:“貴人如此耐心善良,實在令我們擔待不起了。您快來坐下吧,否則,我們都不敢歇息了。”

“是啊,能有一處暫時遮風蔽日的地方,我們已感恩戴德了,哪裏還敢勞煩夫人?”

“我看夫人已在這兒忙碌了整整半日,快歇歇吧!”

周遭的其他婦人紛紛附和。

涼州一帶的漢人民風淳樸,因城池不大的緣故,官民之間聯系緊密,沒有外敵來犯,皆是涼州軍擋在最前面,因而百姓對州府的官員和駐守的將士們皆十分感念,連帶著對月芙等人亦心懷感激。

眼看眾人皆勸,月芙也不多堅持,朝道上看了一眼,見暫無人再來,便擦了擦額角,和婦人們坐在一起,說起家常。

她們就坐在入城的那條闊道的一側,能將往來的人群車馬看得一清二楚。

因昨夜的那場突襲,其余城門都暫時關閉,只有這一處開著,小小的孤城竟也顯得人來人往。

月芙在涼棚下坐了片刻,時不時看著經過的行人。

自趙恒教會她分別不同的人之後,她也開始在不經意間注意身邊的人。

在一隊結伴入城的農戶之間,有七八個三十來歲的壯碩漢子。他們雖與農戶們一樣,穿著最簡單樸素的裋褐,可他們的面容之間,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警惕感。

月芙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這才發現,他們身上的裋褐雖看起來與其他人一樣,沾染著塵土和水漬,可布料上的褶皺卻很少。更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戴著氈帽。

河西氣候幹燥寒冷,百姓戴氈帽不足為奇,可不知為何,他們的氈帽看起來和其他農戶們會戴的看起來有些不同。

月芙不禁有些出神,又連看了那些人好幾眼。

其中一個似乎察覺到她的目光,與她有一瞬間的對視。

就是這一瞬間裏,她忽然發現了不同在哪裏。

昨夜受侵擾的幾個村莊皆是漢人聚居的地方。漢人蓄發,若戴氈帽,便會將長發盤於頭頂,氈帽自然會顯得有些高,且行動之間,亦能隱約看到底下烏黑的發絲。

而這十幾人的氈帽底下,似乎見不到盤發的痕跡。

月芙立刻移開視線,不與那人對視,可心裏卻一下子警惕起來。

什麽人會用氈帽掩蓋沒有頭發的事實?

她很快就想到居住在西面高原之上的吐蕃人,而趙恒曾說過,虎視眈眈的吐谷渾人很可能已經聯合了勢力龐大的吐谷渾人,隨時來犯。

這時候,有喬裝打扮的吐蕃人要進城,很可能目的不純。

她沉吟片刻,等方才那人不再注意她時,猛地站起來,召來一名隨身的侍衛,低聲吩咐:“讓城門守將查查那幾人身上是否有通關文牒,不論有沒有,都要試圖讓他們開口說話,看看是不是吐蕃人。若是,不要聲張,立刻將人拿下。”

侍衛應“喏”,旋即轉身而去。

就在這時,遠處的山林之間,一陣急促而雜亂的馬蹄聲正逐漸靠近。

往來的士兵紛紛駐足,一手搭在腰間的佩刀上,警惕回望。

那是一個大約三四十人的隊伍,個個披著毛氈,身形壯碩有力,看來像羌民,可他們都束著頭發,一時令人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