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米粉

還沒到正式拍攝的日子,祈安就已經帶人四處安裝和調試鏡頭了。

原本大家還有點緊張,時不時瞅一眼。

可沒想到,等了一天不拍,等了第二天又不拍,漸漸地,也就不拿著當回事兒了。

祁安要的就是這種自然的狀態。

然後次日就毫無征兆地開機了。

廖記餐館正對門的路邊和餐廳內部總共架起了大大小小將近十台攝像機和攝像頭。

祈安穿著一件黑色穿羽絨服,戴著毛線帽,一大早就帶人調試機器和角度。

宋大爺和李老爺子來的比較早,見他們在外忙活,下意識停住腳步。

“給不給進?”

在廖記餐館吃了好多天飯,祈安跟這些老顧客也都混熟了,見狀,笑著擡手,“走您的,就跟沒我們一樣!”

越自然才越好呢。

兩個大爺點點頭,倒背著手溜溜噠噠進去了。

有工作人員就笑,“這兩位老爺子心態夠可以,眼神也利。”

他們都在這擺弄好幾天了,一般人根本看不出開沒開機的區別。

別人認不出來,祁安還認不出嗎?

這兩位可是當年赫赫有名的民樂大家。

如今雖然不愛出風頭了,但畢竟地位擺在那裏。

祈安瞅了他一眼,“人家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時候,你小子還沒出生呢!還愣著幹什麽?鏡頭往前推呀!”

對注重儀式感的中國人來說,美好的一天,往往從早飯開始。

作為這附近唯一一家同時經營早中晚三餐的餐廳,廖記餐館無疑具備極高的人氣。

還沒正式開門呢,就已經有人跺著腳,縮著脖子在外等候了。

寒冷的冬日排隊,絕對是一件苦差事。

好多人便都跟前後左右的人聊天,打發時間。

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卻在此刻成了同一戰壕的戰友。

真是奇妙的緣分。

偶爾有幾個來的次數多了,相互間也認識,見了面就打個招呼。

聊聊昨晚的睡眠,說說今天的天氣,再講一嘴家長裏短。

不知不覺,幾十分鐘就過去了。

鏡頭推近,祈安也跟著出鏡。

他以一位外來食客的身份,隨意和大家搭話。

“大爺,您怎麽還自己帶餐具?”

這幾乎成了廖記餐館的特色:

好多人專門帶著餐具,有水壺,也有小飯盆。

如今天冷了,就換成了保溫桶。

大爺瞅了祈安一眼,“他家的湯很牛,喝了養人。”

他指了指後面一長串,“這些,都是沖高湯來的!”

不多時,大門打開,排成兩隊的食客們井然有序地挪動起來。

這排隊也是有講究的。

有人直接來這兒吃早飯;

可有的人家裏已經做了,專門跑到廖記來打一桶湯。

兩邊有不同的窗口,這樣提前分開來,效率就會很高。

剛才跟祈安說話的那個大爺也隨著人群往前挪,以一副過來人的身份傳授經驗:

“有時候不舒服了,沒胃口,就喝一碗廖記的高湯。熱騰騰的時候灌下去,稍微有那麽點兒燙口,再來點小鹹菜兒……他家的脆腌黃瓜、風幹蘿蔔條那可是一絕,吃完了,發些汗,轉頭就好。”

說這話的時候,大爺的表情十分生動,偶爾嘖嘖幾聲,仿佛在回味。

一聽這話,前面一個大媽不同意了。

她扭過頭來糾正道:“照我說呀,那脆蘿蔔泡菜才是一絕呢。”

隊伍中的其他人紛紛點頭響應。

大白蘿蔔能做的菜品不多,好些人就不愛買。

可一旦做成泡菜,那當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天冷了,人都跟著貼膘,難免多吃肉菜。

可肉吃多了,它膩呀!

這時候,來一口廖記餐館的蘿蔔泡菜:

嗨,雪白的蘿蔔條往嘴裏一扔,咯吱有聲,汁水四濺。

酸酸辣辣的,立刻就帶出滿口津液,甭管什麽油膩葷腥都給解開了。

別提多開胃。

但大爺也有自己的支持者。

脆腌黃瓜得用那種不成形的黃瓜扭兒,皮多肉少,口感格外脆嫩。

那些市面上賣的大黃瓜,肉忒多,腌制起來容易變軟,水汪汪的,口頭就不夠爽利。

所以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被人瞧不起的畸形黃瓜扭兒,用對地方,也成了精華。

各色八角花椒大料熬出湯水來,泡那麽幾個鐘頭,胡亂切開的黃瓜條兒就帶了醬香味兒……

還有那風幹蘿蔔條。

艮啾啾的,不像前兩者那麽脆生,但越嚼越香。

兩邊就七嘴八舌討論起來,場面一度非常熱烈。

祁安就笑,“那都吃!”

美味還嫌多嗎?

多乎哉?

不多,不多也!

說得大爺大媽都笑了,“那你喝湯的時候可得捂住嘴。”

有新來的食客好奇,“不是吃飯嗎?幹嘛要捂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