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2/3頁)

西藏和印度隔著人跡罕至的喜馬拉雅山脈,胤祐現在連西藏這個地方都還沒什麽概念,更別說遠在山那一頭的印度。

他只是隱約記得,曾經聽一位外國傳教士說過,大英帝國在那邊建立了一個東印度公司,國王頒布法令,授予東印度公司自主占領地盤、鑄造錢幣、指令要塞和軍隊、結盟和宣戰、簽訂和平條約和在被占據地區進行審判的權利。

這不就是明目張膽的侵略,果然,西洋人都沒安什麽好心。

“七阿哥,七阿哥!”殷化行見他忽然整個人愣在那裏,眼神不知道望向何方,便喚了他兩聲,“你在想什麽?”

胤祐回過神來,搖了搖頭,有些自嘲的笑笑:“我想得太遠了,還是先將眼前的事做好吧。”

處理完玉門關和陽關的事務,他們來到了敦煌郡。

這裏也是胤祐曾經無數次在史書中讀過的地方,曾經的邊關貿易重鎮,隨著沙漠絲綢之路的沒落而早已不復往日榮光。

比起京城的熱鬧與繁華,江南的紙醉金迷,這裏只能稱作一個小鎮。

這裏的百姓衣著質樸,街邊店鋪也顯得破敗,往來行人不多,大多是買賣一些生活必需品。

胤祐走到一個賣水果的小攤販跟前停下來,金黃飽滿的果實散發著淡淡的甜香,胤祐從未見過這樣的水果,便好奇問道:“這是什麽?”

與他通行的是延恒,他在這裏當了多年的兵,對嘉峪關、酒泉、敦煌、張掖一代十分熟悉。便給他介紹:“這是當地特產,叫李廣杏。”

“李廣?”胤祐挑了一顆最大最黃的塞進嘴裏,“是我想的那個李廣嗎,飛將軍李廣?”

“沒錯,就是飛將軍李廣。”

於是,延恒將兩位現在奉王母之命,在此降下甜杏,為飛將軍所率領軍士解渴的事情,簡單給胤祐講了一遍。

故事講完,胤祐正好把杏也吃完了。擦了擦手站起來:“這杏確實很甜,但王母沒那麽閑,也不愛多管閑事。”

延恒看了他一眼,揶揄道:“聽起來,七阿哥倒是與王母很熟。”

胤祐點點頭:“很熟。這杏清甜可口大約是和這裏的氣候有關。”他又招呼趙誠:“把周圍的都買下來,回去給大家分了。這麽毒的日頭,讓老鄉們早些回去休息。”

果農多少年沒見過這麽財大氣粗的金主爸爸,收了銀子,連連向他拱手道謝。

胤祐順勢跟人打聽:“老鄉,我問個地方,千佛洞怎麽走?”

這地方自元代之後就鮮為人知,嘉靖七年,封閉嘉峪關,敦煌一度成為邊塞遊牧之地,更沒有什麽外地人來到這裏。

不過九層樓屹立在此地幾百年,就算外地人不了解,當地人還是知道的。

果農說:“那地兒太偏了,平日也沒人去。”

胤祐擺了擺手:“不礙的,我就過去瞧一瞧。”

其實過去也沒有幾裏路,就是不怎麽好找。

延恒作為一個曾經的出家人也不了解敦煌的歷史,還得聽胤祐這個並不信佛的人向他介紹。

“有一日,一位法號樂遵的高僧雲遊至此,望見鳴沙山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就在這裏鑿下第一個洞窟。後來,商人遠走西域,要穿越沙漠,九死一生。臨走前,在此地鑿下洞窟,供養菩薩,祈求平安歸來。到了北魏時期,石窟建造便得到了王公貴族的大力支持。到了隋唐,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達到了鼎盛,元代以後逐漸沒落荒廢。”【百度百科】

說話間,胤祐帶著隨行幾人一邊問路一邊尋找,終於到達莫高窟。

走近九層樓一看,果然是荒廢了數百年光陰,流沙早已將最

來都來了,胤祐自然要上去看看的,回去才好和信奉佛教的烏庫瑪嬤,以及曾經與他探討過莫高窟佛教藝術的皇貴妃炫耀此行。

眾人踩在綿軟的沙地上,深一腳淺一腳的,著實難走。胤祐便就近找了幾個洞窟進去。

一走進洞窟,胤祐就驚呆了。摸索著從身上拿出火折子,細細的查看。

洞窟的正前方有佛龕,釋迦牟尼端坐正中,左右是他的大弟子迦葉和二弟子阿難。

走近了才能看清,塑像的神情栩栩如生,甚至連佛祖身身上的衣服都如同真的一般。

胤祐再往四周看去,四周的石壁上都繪有壁畫,歷經數百年,仍舊生動鮮活。

延恒的驚訝絲毫不亞於他:“這是……佛祖的本生故事。”

胤祐點點頭:“舍身飼虎。”

頭頂上還有精美的鑿井畫,蓮花、飛天、祥雲、九色鹿,四角鑲嵌金箔,映照著火光,流光溢彩,宛如佛國幻境。

胤祐接連看了好幾個洞窟,夕陽西斜也不願離開。

這時候,跟隨他們一同過來的一名校尉提議道:“七阿哥如此喜歡,咱們明兒派人來將這些塑像搬回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