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3頁)

這時候,康熙早就帶著兒子們離開了,只留下一個人傳旨:“人全部抓回去審問,把背後的張三爺揪出來,三日之內,呈上案情。”

眾人走了一段,康熙非但沒有對剛才的事情生氣,反而笑著對一旁的三阿哥說道:“你看,朕就說不能帶這小崽子出門,一出門就惹事。”

三阿哥看了一眼胤祐,半開玩笑的說道:“阿瑪英明!”

大阿哥從後面點了點胤祐的腦門:“只要跟你出門,就總得出點幺蛾子,沒有哪次是順利的。”

胤祐聳了聳肩:“這也不能怪我,他那個架子是斜的,一開始那瓶子下面點了東西,拿起來再放回去,就會往下滑。”

四阿哥笑道:“這樣的奸商不知道坑害了多少老百姓,小七這是懲惡揚善,為民除害。”

胤祐挽著哥哥的手,驕傲的揚了揚下巴:“沒錯,為民除害。”

幾個人邊走邊聊,走著走著胤祐就停下了腳步,猛地回過頭去。

他們身後跟著侍衛和太監,眾人見他回頭頗有些奇怪,還左右看了看。

胤祐偏頭,往他們身後看去,眾人也跟著他往後面看。

身後人來人往的,都穿著棉襖,戴著帽子,半張臉遮在厚重的毛領裏面,根本看不清誰是誰。

胤祐又回過神去走了幾步,忽然轉身,徑直走向遠處的一個人。

那人站在墻角,腋下夾著一卷紙,肩背挺得筆直。他雖然穿著臃腫的棉襖,但從他露在外面的臉頰就不難看出,這個人十分清瘦。

眾人見他往回走,也紛紛回過頭來。

康熙倒是沒有靠近,只眯著眼看他要做什麽。

胤祐對那人說:“我記得你,剛才在那個古董店門前,你也在人群中看熱鬧。”

那人仿佛在聽他說話,又仿佛沒有,目光只盯著康熙的方向。

還沒等胤祐再開口,那人便走上前,在距離康熙幾步之遙的地方跪了下來:“罪臣陳夢雷參見皇上。”

康熙大概是一瞬間沒有反應過來陳夢雷是誰:“摘下你的帽子。”

那人依言將帽子圍脖摘下來,露出全臉。

胤祐一看,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的確很瘦,看著就是那種文人的清減。

康熙又問:“你拿的什麽?”

陳夢雷將腋下那卷紙雙手舉過頭頂:“是……是罪臣的詩稿。”

康熙讓魏珠去拿過來,他展開來看了一眼,臉上的神情忽然緩和了不少,隧吩咐道:“把人帶回行宮去。”

胤祐聽他說話就聽出來了,他不是奉天府的人,說的也不是東北話,甚至不是北方官話。

他竟然是個南方人,又自稱罪臣,那就是被發配到此地的。

雖然胤祐還有些意猶未盡,但是他們出來這麽長時間,也該回去了。

康熙回去之後,在清寧宮換了身衣服,第一時間,召見了陳夢雷。

他盯著此人瞧了半晌,越看越覺得眼熟:“你是……”

陳夢雷跪在地上:“罪臣福建閩縣人,十三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康熙九年,也就是三十歲那年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

旁邊幾位皇子都聽呆了,十三歲考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三十歲進士及第,這是什麽絕世天才?

他這麽一說,康熙就又有了影響:“朕想起來了,你攀附叛賊耿精忠,本是入獄論斬,但當時還在任刑部尚書徐乾學為你求情,改為流放奉天府。”

胤祐聽到徐乾學的名字愣了愣,忽然就想到了納蘭和顧貞觀曾經營救吳兆騫的事情。

前些年,湖廣巡撫張汧爆發貪汙案,供出曾向徐乾學、高士奇和陳廷敬三人行賄。

這三個人,對康熙而言,一個比一個重要。最終,康熙還是包庇下三人。

徐乾學被人彈劾,上疏自請“放歸田裏”,康熙應允,同年高士奇也離開京城。

只有陳廷敬,再次被康熙啟用為左都禦史。

因為納蘭的關系,胤祐從小聽徐乾學的事情,聽得太多了。小時候覺得是非黑白一定要分的清清楚楚,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雖然這個人的確有一些經濟問題,但總的來說,他身上有一股俠氣,總是能在別人危難之時,出手相助。

後來胤祐也看過許多他的詩詞文章,也不得不被他的才華所折服。

陳夢雷以頭扣地:“皇上,罪臣是冤枉的啊!”

胤祐站在一旁,本來興趣不大,一聽他說自己是冤枉的,立刻豎起了耳朵,準備聽故事。

於是,陳夢雷便把當年之事大致說了一遍。

康熙十三年十三月,他回鄉省親,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舉兵造反,又網羅名士,強授官職,脅迫文人跟他一同造反。

陳夢雷遁入寺廟躲避,但耿精忠派人抓了他的父親,逼他現身,他不得已只能回去做了耿精忠的幕僚,但仍托病拒受印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