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5/6頁)

戴梓這個本來極不受康熙待見的漢臣,也因此受到了皇上的重用。

進入八月上旬,天氣漸漸涼快下來,他們又要準備回宮了。

四阿哥和胤祐兩個人商量了一下,今年收獲的稻米和小麥留下一小部分送去承乾宮,其他就按阿瑪去年安排的,分發給暢春園山腳下的老百姓。

他們回宮那一日,沿途的百姓看到皇家出行,遠遠地跪拜,叩謝皇上。

這裏開始建皇家禦園的時候,他們還背地裏罵官家勞民傷財,現在連續兩年得了皇上賞賜,剛搬來的時候,又減免了他們的賦稅,恨不得皇上常年住在這裏,不要回宮。

他們剛回到宮中就傳來一個消息,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去世了。

他在臨終前,讓另一位同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安多,將自己畢生的著作都運進宮來,送給了康熙。

這些著作包括天文、地理、軍事、航海、歷法、數學、醫學等等。

胤祐曾經聽過南懷仁講課,那些周遊列國,見過不同的風土人情,還有曲折離奇的傳說,以及不同地方的植物、動物還有人……

這些都讓胤祐深深地向往,小家夥也曾笑著對阿瑪說:“我也好想坐著一艘大船,到南大人講到過的那些地方去瞧瞧。”

康熙對此的態度卻頗為不屑:“咱們大清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地方,那些彈丸小國有什麽可去的?”

胤祐覺得阿瑪說得不對,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去看過了解過才知道。

比如南大人就提過,意大利善於制作玻璃,宮中大塊的穿衣鏡就是他們制造的。

可見他們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制造大塊平板玻璃的技術,值得學習。

還有,荷蘭人善於造船,他們能造出有幾千個酒桶那麽大排水量的船。

據說在遙遠的黑龍江,薩布素將軍和沙俄開戰就要用到戰船。

難道他們的造船術不值得大清學習嗎?

但是阿瑪接下來做的事情,更讓年幼的小朋友不解。

他把南大人留下來的那些書籍大部分放進了弘德殿封存起來,尤其是關於天文方面的,不需任何人查閱。

那些書上記載的東西多有意思,為什麽阿瑪害怕被別人看到?

胤祐還專程向額娘請教過這個問題,皇貴妃只是摸了摸他的頭,說:“小七,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時間確實無限的。就像你看到的星光或許是來自千萬年以前發出的一樣。將有限的生命放進無垠的時空就只是滄海一粟。”

小家夥眨了眨眼:“額娘,我聽不懂。”

“聽不懂沒關系。我只是想告訴你,阿瑪雖然被稱為天子,但他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他的生命就是有限的。我們無法預知千百年之後的事情。所以,不要妄想可以一直掌控別人的思想,到最後只會自食惡果。”

“記住,人們要的是富足的生活,安居樂業。自古以來,揭竿而起的老百姓都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顛沛流離,而不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

額娘的話讓胤祐思考了很久,他好像明白了什麽,但又完全沒有明白。

但是他知道,每天讀那些《四書》、《五經》沒法讓他們修建出更堅固的河堤,也沒法讓他們種出更多糧食。

中秋節的家宴上,胤祐終於見到了他大哥的新媳婦。

大福晉祖上並不顯赫,她的父親做到了戶部尚書才提高了門第。

福晉也進宮來過幾次,都是向惠妃請安,胤祐從未見過。

這次家宴,胤祐才第一次見到了大嫂。這才想起來,人家當秀女的時候,他和五哥就已經偷偷見過了。

只是那時候,大福晉還是個十二三歲,未出閣的格格,現在也十六七了,長成了落落大方的姑娘。

而後,胤祐又看到大福晉身旁還站著兩個從未見過,也不認識的姑娘。

他驚訝的問皇貴妃:“她們倆是誰呀?”

皇貴妃說道:“那是大阿哥的兩位側福晉。”

這個胤祐知道的,保泰的額娘就是裕親王的側福晉,就跟宮裏的嬪妃一個道理。

胤祐好奇,總是盯著他大哥的三個媳婦看。

皇貴妃不知道他那小腦袋瓜在琢磨些什麽,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看什麽呢?”

小家夥如實以告:“看我大哥的側福晉。”

皇貴妃嗤笑:“不許看!”

“為什麽?”

“哪有小叔子盯著嫂子看個沒完沒了的?”

小家夥卻說道:“他們三個看起來關系不大好。”

皇貴妃“嘖”了一聲:“你又知道了。”

胤祐說:“你瞧安嬪和靜嬪總是跟大福晉說話,誇她端莊賢惠,還說讓她明年就誕下皇長孫,旁邊那倆側福晉表情一直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