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6頁)

太子平時很少吃這些東西,不知不覺倒是被弟弟投喂了好多。

“對了,”太子這才想起來,小團子來了這半天,也沒說來意,別有什麽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小七今天過來找太子哥哥做什麽呀?”

“啊……”小團子又喝了口蓮子茶,“我是……我來……”

他一拍腦門,差點忘了自己的來意:“我來讓太子哥哥看看我寫的字。”

他回頭沖著門外的趙誠喊,讓對方趕緊把他的作品拿進來。

太子展開一看,小家夥的仍是一幅大字,可是寫在紙上的那句話,連太子都沒見過。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這……”太子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他的字上,而在這句話上,“小七這句話是從哪本書看來的?”

胤祐笑著說:“不是從書上看來的。”

太子更好奇了:“那是?”

“是傅先生教我的,他還說這是出自他朋友的一本書,叫《宋元學案》。”

這本書太子沒聽過,於是問道:“他的朋友叫什麽?”

胤祐想了想:“叫……黃宗羲。”

書沒聽過,人倒是如雷貫耳,這也是前朝遺民之一,赫赫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當初康熙開博學鴻詞科,這位也是拒不入仕,康熙命他修《明史》,他堅持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

太子的師傅張英、熊賜履、李光地、湯斌、耿介、徐潮。個個都是漢人,個個都是學識淵博,人品高潔。若非如此,康熙也不可能讓他們成為太子的老師。

雖然大家立場不同,但是學識品行還是令人欽佩的。

若非如此,康熙也不會花了大力氣請這位傅先生做胤祐的老師。

太子還在細細的品這句話的意思,一旁的小團子卻有些著急了。舉著他的作品湊到台子跟前:“太子哥哥,你看看,你看看我的字呀。”

太子回過神來,不怎麽走心的誇獎道:“好好好,小七的字越來越有進步了。”

小團子嘟嘴:“真的嗎?”

“真的真的!”太子捏捏他的臉蛋兒,“特別棒!”

到了六月,京師的天氣愈發熱起來,還好暢春園地處京城的西邊,這裏山多,地勢較高,被群山、竹林與河水環繞,天氣比紫禁城涼爽許多。

康熙又打算巡幸塞外,這次跟以往一樣,他帶上了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

胤祐嘟著嘴,不高興的說道:“阿瑪,你又把我給忘記了。”

康熙搖著折扇,正在翻閱一本書,頭也不擡:“沒忘。”

小家夥高興的跑到康熙跟前,一把摟著了阿瑪的腰,緊緊地貼上去:“我就知道,阿瑪出門不會忘記帶上我。”

這麽熱的天,他這麽靠過來就像身上貼了個小火爐。康熙趕緊把人推開:“本來就沒打算帶你去。”

小家夥知道阿瑪一到夏天就要去塞外,盼了好久,聽到阿瑪不帶他,就有些不高興:“為什麽不帶我去?”

“為什麽要帶你去?”康熙繼續低頭翻書,“太皇太後不去,皇貴妃也不去,你去做什麽?”

“……”

不去就不去,胤祐也沒有掙紮。其實他現在練劍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之前他就向傅先生透露過,自己有可能要和阿瑪出門的打算。傅先生,當時就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行啊,反正老夫授課的進度不會變。回來能否跟上,那就看你自己了。”

胤祐大驚:“進度,什麽進度?你不是就只有我一個徒弟嗎?”

修習劍術,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哪兒能說停就停,說走就走。

傅先生把話說得更直白些:“你要是走了,這劍老夫也不教了。”他還裝模作樣的擺了擺手,“教不了,教不了啊。”

“……”

後來,上課之余,胤祐還把這件事跟納蘭說了一下。

小家夥十分苦惱,他既不想停止學習劍術,又不想錯過一年一次跟阿瑪出門的機會,這該如何是好。

納蘭耐心的勸導他:“人活在世上,總要面對取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能兩全其美的事情寥寥無幾。”

胤祐點了點頭,倒是沒有糾結多久,很快就做出了選擇:“跟阿瑪出門的機會每年都有,我還是好好跟著師父練劍吧。”

納蘭摸摸他的頭:“你還真是……”

說到這裏,納蘭頓了頓,只是笑著看他。

小家夥歪著腦袋:“真是什麽?”

“真是長大了。”

是啊,哪兒有長不大的孩子,長大了卻還能保有一片赤誠,那才最是難能可貴。

想到這裏,小家夥不在乎的擺了擺手:“不去就不去,反正我也不想去。”

這話又讓康熙把頭擡了起來,他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本以為這小崽子要不依不饒的鬧上一場,千方百計纏著自己帶他去,沒想到,他這麽容易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