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5/6頁)

籃子是太監手裏拎著的,胤祐回頭看了一眼,這才說道:“是額娘做的秋梨膏,說是能夠生津潤肺止咳,我給哥哥們一人帶了些。”

康熙問他:“你就想著哥哥們。”

“沒有沒有,烏庫瑪嬤和皇瑪嬤我也松了,姐姐、妹妹和弟弟都送了。”

老父親聽懂了:“就你阿瑪這裏沒送?”

“……”

換了別的阿哥,此時立刻就拿出一瓶來孝敬阿瑪了,畢竟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別說一瓶秋梨膏,只要阿瑪高興,送個十瓶八瓶也不是問題。

但到了胤祐這裏,他卻不願意了。因為出門的時候數量都是剛好的,給了阿瑪,就總有一個兄弟分不著。

孔聖人不也說了嗎,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樣容易引起兄弟間的矛盾。

但小家夥還是不情不願的從籃子裏拿了個小瓷罐出來,遞了過去:“阿瑪,我把大哥那份送給你,你不要告訴他哦。”

康熙:“……”

老父親已經淪落到和兒子搶一點秋梨膏了嗎?他揮了揮手:“你還是拿去送給老大吧。”

胤祐毫不遲疑的又把小瓷罐放進了籃子裏,然後走過去拉了拉阿瑪的手:“別生氣,你的皇貴妃那兒還有好多,給你留著呢。”

“那也是皇貴妃給朕留的。”

小家夥擡起頭來,沖他狡黠一笑:“是我讓皇貴妃給你留的。”

康熙忍不住翹起唇角,在他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快去讀書!”

這天胤祐在小書房裏等著納蘭來給他上課,富敦在他旁邊,兩個人聊了幾句。胤祐隨身帶了本詞集,趁著這個時候,打開來翻了幾頁。

富敦在一旁看了看,說道:“《陳迦陵文集》,這個名字有點熟,我好像在哪裏見過,或是聽誰說過。”

“是嗎?”胤祐完全不知道,就那麽傻笑了一下,“我隨便拿的,就沒事的時候翻一翻。不過我覺得這個人的詞,讀起來有蘇、辛二人的豪邁。”

他想了想,又說道:“不過有些我看不懂,比如這一首。”

富敦正要湊個腦袋過去看,這時候,納蘭從外面走了進來。

胤祐看到師傅來了,趕緊坐好,富敦看了一眼阿瑪,也退到了一旁站著。

胤祐記性好,理解能力又強,《詩經》已經學完了,並且全都能夠背下來。

現在納蘭開始教他《五經》中的第二部 ——《尚書》,也稱《書經》。

第一篇學的就是《堯典》。文章學起來沒有詩詞那麽朗朗上口,學起來自然更有難度。而且康熙對兒子們學習的要求是,既能背誦又要能講解,因此,學習進度很慢。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納蘭問道,“七阿哥知道是什麽意思嗎?”

胤祐搖頭:“不知道。”

納蘭耐心的向他解釋:“花言巧語,陽奉陰違,看起來恭敬,其實是輕慢與不敬。”

“容若……”

在課堂上,胤祐都是管納蘭叫師傅,忽然叫他的表字,納蘭就明白,雖然書房裏沒有西洋鐘,但是七阿哥心裏有,這是提醒他,該下課了。

這時候,外面也傳來幾位阿哥的交談聲。納蘭低頭看了一眼書本。雖然內容講得不多,但該講的都已經講明白了。

七阿哥這麽著急,那就下課吧。

哪知道胤祐又拿出了那本《陳迦陵文集》,指著上面的一句說道:“容若,這句我看不懂,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

胤祐經常自己看一些詩詞或者文章,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會拿過來請教納蘭。

當初給他講解顧貞觀的《金縷曲》二首,搞得納蘭眼眶都濕了,頗有些感慨,不知道與友人何時才有相聚之日。

後來又給他講過《滕王閣序》,偷偷占用課堂時間,一句一句為他講解,整整五十多個典故,全都給他講得明明白白。

所以,小家夥有看不懂的地方,拿著書本過來問他,他是很高興的。

納蘭笑著繞過書桌,順著小家夥手指的方向一看。好家夥,差點一口氣沒提起來,把自己氣出個好歹。

胤祐沒察覺他的異樣,還自顧自的問道:“就是這句‘旅愁若少雲郎伴,海角寒更倍許長’。”

小家夥又往下面指了指:“還有這一句‘讀作待君歸未歸,不歸獨坐到天明’。”

“還有還有,這個‘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前一憶君’……”

納蘭恨不得一把捂住他的嘴,最後只是擡起手,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行了行了,別念了。”

他把書拿過來問道:“七阿哥,這是誰給你的?”

“我在書架上隨便拿的呀。”胤祐想了想,“對了,好像是子清給我的,他那天給了我好多書,這就是其中一本吧。”

納蘭咬了咬牙:“曹子清,我饒不了你!”

於是,他立刻轉身往外走,胤祐從書桌後站起來,喊道:“容若!你要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