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4/6頁)

皇貴妃一把捂住了兒子的嘴:“不許對菩薩不敬!”

太皇太後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在她跟前質疑文殊菩薩行事,這不是惹老祖宗生氣嗎?

“童言無忌,老祖宗莫怪。”

老祖宗怎麽可能舍得怪他,孩子總是有一些不同於大人的想法,這沒什麽。她倒是對皇貴妃說道:“你放開他,讓人家把話說完。”

小家夥立刻把額娘的手拉下來,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雖然五峰山一代的百姓由於氣候原因,生活很苦,可是龍族的龍子們幹活也很辛苦呀。龍王都說了,他們每天要在那塊大石頭上歇息,石頭搬走了,他們就沒有那麽清涼的地方可以歇息了。那塊石頭本來就是人家龍族的東西,憑什麽要借給他去發善心。”

“若是真的同情那裏的百姓,他應該花幾百年時間自己去海底打撈一塊石頭,而不是走捷徑去覬覦別人的東西。”

“況且,我看故事的最後文殊菩薩也沒把石頭給人家龍王還回去,有借無還就是不講信用!”

皇貴妃:“……”

太皇太後:“……”

聽他這麽一說,還沒出京城,這趟五台山瞬間就不怎麽想去了。

這時候馬車暫停下來,康熙從外面挑開簾子進來,馬車又開始緩緩前行。

他坐在桌旁的墊子上:“聊什麽呢,這麽熱鬧。”

“七阿哥在給主子老祖宗講‘歇龍石’的故事。”蘇麻喇姑遞上來一盤切好的梨,“馬車顛簸,不方便倒茶,皇上將就用些水果吧。”

康熙點了點頭:“蘇嬤嬤不必勞神,歇著吧。”

他又看向小兒子,沖他揚了揚下巴:“你還知道文殊菩薩借‘歇龍石’的故事?”

胤祐看了看阿瑪,又看了看蘇麻喇姑,最後看向烏庫瑪嬤:“啊?原來你們都聽過這個故事。”

太皇太後笑道:“知道是知道,不過你的見解,我們倒是第一次聽。”

康熙扭頭湊到皇貴妃耳邊,輕聲問道:“什麽見解?”

皇貴妃大致給他總結了一下兒子的觀點,康熙聽著聽著就沉下臉來。

康熙倒不是什麽虔誠的佛教徒,事實上他也經常跟一些得道高僧辯法。

但是在太皇太後跟前,他是萬萬不敢對菩薩不敬。孩子都能想到的問題,大人未必想不到,但大人不會說出來,而孩子百無禁忌,什麽都敢說。

康熙小心翼翼的去看皇祖母的神色,發現對方並沒有生氣,甚至目光都沒向他這邊看一眼,仍舊慈愛的看著胤祐:“哦喲!我的小心肝,就你最機靈。”

康熙見太皇太後沒有生氣,便也放松下來,倒是對剛才胤祐提出的問題來了興致,便問道:“那小七說說,如果是你,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胤祐歪著頭問他:“什麽事情?”

“借‘歇龍石’的事情呀。”

胤祐搖搖頭:“不借。”

康熙又問:“那當地百姓因為氣候惡劣,年年受苦怎麽辦?”

胤祐想了想,反問道:“氣候問題有辦法解決嗎?”

“目前沒有。”

小家夥攤了攤手:“那就讓當地百姓搬去氣候適合他們生活的地方去。”

康熙說道:“可是有那麽多人,他們生活需要房子和農田,怎麽可能說搬就搬?”

胤祐驚訝道:“氣候惡劣怎麽會有很多人,有很多人就說明這裏的氣候很好,是適合人們居住的。”

這個邏輯思維能力,聽得皇貴妃在一旁暗暗地為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康熙暗道大意了,總想著給這小崽子出難題,考考他,自己倒是沒注意細節:“好吧,就算人不多,讓他們漂泊異鄉流離失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小家夥伸出兩只胳膊在半空中隨意比劃了一下:“咱們大清國那麽大,還找不到能讓他們生活的地方嗎?阿瑪你的那些大臣可以幫他們找,找到了,就幫他們蓋房子,開始新的生活。”

皇貴妃點頭,心想:“我兒子真不錯,連移民政策都想好了。”

小家夥又繼續說道:“如果沒有農田給他們種,那就讓他們去幹別的,可以賣糖葫蘆、賣糖人兒、賣糖畫兒……”

說著說著,他就“滋溜”一下吸了吸口水,被自己剛才的話饞到了。

這可把太皇太後樂壞了,趕緊招呼蘇麻喇姑:“快快快,讓人給他送點吃的進來。”

他們路上走了足足十二天,白天趕路,晚上就住在行營。康熙寧可走慢一點,也不肯讓太皇太後住在鄉野山村那些條件不好的地方,最差也是住在當地官員的宅邸。

胤祐發現,愈是進了山西境內,烏庫瑪嬤的話就少了起來。以前不管他說什麽,烏庫瑪嬤都會認真的聽,然後回他的話。

現在他絮絮叨叨說半天,太皇太後才會應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