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5/6頁)

納蘭了解他的身世,知他與曹顏有相同的身世,所以憐惜那孩子。

曹寅的生母顧氏,也是曹璽的妾室,流落到京城的可憐女子,亦不受孫氏待見。

但顧氏出身書香名門,曾祖父曾是與李時珍齊名的“蘄州四大家”之一。她的兄長,曹寅的舅舅顧景星,也是當世頗有名望的文學大家。

後來曹寅也娶了顧家的女兒,樣貌才學亦不輸納蘭之妻盧氏,只是同樣薄命。

曹寅輕嘆口氣:“他的母親曾也是流落江南的才女,大抵是愛慕子猷的才華,才肯給他做妾。”

曹寅對弟弟有些親哥濾鏡,曹荃擅長畫梅,除此之外,論才情論樣貌論人品皆不如他這個兄長。

“江南多女才,但生不逢時,命比紙薄。”

這話中帶了幾分別的深意,納蘭與他出身不同,自幼經歷不同,雖然大家都愛結交名士,但結交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這話題不便深入下去,畢竟那位爺此時就住在前院。

曹寅笑道:“我倒是想起來,你有一位鴻雁傳書的紅顏知己,也是一位江南才女。”

納蘭推了他一把:“去你的。”

說話間二人已經來到了正廳,納蘭低頭一看,小家夥正睜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臉茫然的望著他倆。

興許是剛才的話題他沒聽懂,此時有點摸不著頭腦。

納蘭柔聲問他:“七阿哥是困了嗎?讓趙誠帶你回房歇息可好?”

胤祐使勁兒眨了眨眼,扭過頭去一把抱住了納蘭的脖子,摟緊了便不放手:“不要!我就是出來找你們兩個,後來在花園裏迷路了。”

曹寅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臉蛋,笑道:“只要他還醒著,你是甩不掉他的。”

甩不掉便只能帶著一起進去,不過,還沒走進正廳,納蘭就開始心潮澎湃起來,胤祐被曹寅抱了過去。於是接下來,他就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三人剛一進門,屋子裏坐著的那人便放下茶盞立刻站了起來,二話不說邁著大步走到他們跟前,與容若緊緊相擁。

胤祐瞪著眼,都看傻了。在他印象中,容若一向是個帶著幾分愁緒的美人。除了在他和曹寅跟前,永遠緊鎖眉頭,心事重重的樣子。

此刻卻和一個中年男子抱在一起,那種熱烈的情感,就像在抱一個就別重逢的情人。

胤祐好奇的說道:“這位先生昨晚見過。”

“是,”曹寅點點頭,“他是容若曾經的老師,忘年之交,顧貞觀。”

此時顧貞觀也看到了他,一眼就認出了是昨晚那個穿著蟒袍的小皇子,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稱呼。

納蘭立刻給他介紹:“這是聖上的七阿哥。”

顧貞觀便要行禮:“草民見過七阿哥。”

胤祐面對生人一向謙遜有禮,況且這位顧先生是容若和子清的好友。他上前一步,虛扶了對方一把“先生不必多禮。”

胤祐忽然想起來,他曾經聽到納蘭提起過“粱汾”這個名字,想不到正是這位顧先生的別號。

他說:“落葉滿天聲似雨,關卿何事不成眠。”

顧貞觀一愣,這是他二十歲辭親遠遊時的一首題壁詩,沒想到今日從一位小皇子口中聽到,甚為驚訝:“這……”

納蘭大笑:“我也就是當初同七阿哥提過一句,沒想到,他能記得這麽清楚。”

聽到容若的誇獎,小家夥忍不住晃了晃腦袋,他可是很厲害的,只要是容若教過他的詩詞,他都能記住。

顧貞觀不經贊道:“我當年任內閣中書之時七阿哥還未出生,沒想到,幾年之後皇上竟是得了這麽一位聰穎靈慧的小皇子。”

小家夥可喜歡聽人家誇他聰明了,明明眉眼都笑得彎彎的,像是天邊的月牙,卻還小大人一般拱了拱手:“多謝先生誇獎。”

曹寅笑道:“七阿哥能誦出粱汾的名句,你是不是也該有所表示?”

顧貞觀一介布衣書生,就算家裏有些藏書,出一趟門,身上能有什麽好東西,想了想,隨身拿出一本詞集:“還請七阿哥莫要嫌棄才是。”

那是他的《彈指詞》,他陳維崧、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又與納蘭、曹貞吉享有“京華三絕”的美譽。他的詞集自然值得胤祐拿回去好好研讀。

“不嫌棄。”曹寅替胤祐接過來,讓趙誠收好。

胤祐向顧貞觀拱了拱手:“多謝先生。”

納蘭與顧貞觀經年未見,自然有許多話要講,曹寅便帶著胤祐出來,把房間留給他二人敘舊。

曹寅說:“多讀書總是好的,你有這個天資。記著: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胤祐懵懂點頭,其實聽不太懂。

他現在對顧貞觀很感興趣,他自是不了解對方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只是覺得能讓容若如此在意的人,一定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