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6頁)

胤祐跟皇貴妃一起坐在馬車裏,只能從窗戶往外看:“我也想向阿瑪和太子哥哥那樣騎馬。”

皇貴妃敷衍他:“等你長大了才可以騎馬。”

胤祐反駁道:“不用等我長大,回去我就開始學。”

“噢,那也要等你學會了才能騎馬。”皇貴妃想了想又補充道,“但是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怕你到時候學不過來。”

康熙先是前往瑞光寺上香,緊接著登上城墻,俯瞰蘇州城內外的江南風光。

胤祐又開始活躍起來,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原來這裏就是江南,有美景、美人還有美食……

美景他已經看過了,確實美不勝收。美人嘛,只見過路邊的,太遠了看不清。接下來就是美食,小家夥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從城墻上下來也到了用午膳的時間。為皇上準備的膳食,那自然是既要精致又要美味還要有地方特色,色香味俱全。

康熙最喜歡的是其中一道蒓菜銀魚羹,用“水八仙”裏的蒓菜和“太湖三白”之一的銀魚熬成羹,青白相間,晶瑩剔透,至純至鮮。

這絕對是在北方吃不到的美味,康熙喜歡,胤祐也喜歡,連著吃了兩碗,再要第三碗的時候,被皇貴妃攔下了。

他的肚皮已經鼓成了青蛙,沒什麽地方裝得下了,再吃下去恐怕要積食,積食就有可能誘發一系列疾病。

這出門在外的,一旦生病那可不好辦。

額娘不讓吃蒓菜銀魚羹,那胤祐就不吃了。回過頭來,順手拿了一塊定勝糕,趁其不備塞進嘴裏,半眯起眼,享受糕點的細膩甜美。

午膳過後,康熙行程的下一站是虎丘。大家也只好跟隨他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個景點,比跟團旅遊行程還要緊湊。

虎丘屬於佛教聖地,由當地僧人管理,虎丘寺主持親自來到門口迎駕。

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和尚法號超時,胤祐皺起眉想了半天,忍不住拉著太子問道:“他就不能準時一點嗎?”

太子笑得合不攏嘴,在唇邊做了個“噓”的手勢:“咱們來到佛家勝地,因懷著敬畏之心才是。”

小朋友平時連慈寧宮後面的大佛堂都不去,對佛祖和佛經沒什麽興趣,談不上敬畏之心。

但他很聽話,既然太子哥哥說了,他便乖乖地跟在一旁。

康熙每到一處,凡是經過有名的寺廟都會前去祭拜上香。胤祐雖然也跟著,但從不跪拜磕頭,只在殿外候著。

他小小年紀,成天腦子裏裝的都是些吃的玩的,不用祈求佛祖,求一求身邊的至親,他們什麽都會給他。

不過太子說了,佛門乃清靜之地,不可高聲喧嘩,也不可嬉戲打鬧,胤祐便安靜的一路跟在後面。

康熙進入大雄寶殿禮佛,隨後又進入平遠堂俯瞰整個虎丘。正巧遇到了一位僧人,自稱來自迦毗羅衛國。

胤祐聽過法蘭西、德意志、比利時,卻從未聽過迦毗羅衛國,不知道那是什麽地方。

超時主持介紹道,那裏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國。

其實就是從印度遊歷而來,在此處修行的和尚,康熙賞了他三定銀子。

這一路以來,皇貴妃不難看出,康熙喜歡遊歷寺廟,題詞作詩,與這些得道高僧參禪辯經論道,他本人更是對佛家經典涉獵甚廣。

但他對佛教的態度卻是敬而遠之,時刻保持冷靜,不讓宗教思維影響自己的判斷。

他更像是一個佛學愛好者,而非佛教信徒。他每到一處都會為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祈福,卻從不會太過沉迷佛國世界。

皇貴妃猜測,他之所以保持這種警惕心,大約與先帝在董鄂妃去世之後的種種反常行為大有關系。

而後,康熙在超時主持的陪同下參觀了寶塔、千頃雲、劍池等處。

進入“別有洞天”的洞門,果然就有一種“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的感覺,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陡峭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一池綠水。【注1】

康熙走到一處,只要是他不了解的地名就會問一句是何典故,皇貴妃覺得一旁的小崽子之所以那麽喜歡問為什麽,大概率也是遺傳。

到了劍池,康熙又問主持:“為何用‘劍’這個字?”

主持給他們講了個吳王藏劍的故事,說是吳王闔閭戰死在吳越之戰中,他的兒子夫差就把他埋在了此地,征調十萬軍士,用大象搬運物資,硬生生鑿出了這一方劍池,挖出來的土就積累成了丘,池中灌滿赤汞,闔閭的棺槨就在下面,還有他生前收藏的三千柄名劍。

旁邊的摩崖石刻上就有題記,說是見到過吳王墓門。

雖然胤祐很認真的聽超時主持講故事,但裏面有太多他聽不懂的東西,比如大象,又比如棺槨,還有赤汞,闔閭是誰,夫差又是誰……

問題太多了,連太子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向他解釋。最後還是皇貴妃出馬,挑了個他應該最感興趣的問題:“大象就是一種動物,特別特別大,有長長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