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6/6頁)

康熙這一趟出門,聲勢比前去木蘭秋狝的時候小多了,人數也少了許多,前前後後加上親衛和侍從也不過數百人的隊伍。

出發那天,康熙、皇貴妃、太子以及隨行官員皆身著朝服,胤祐難得也換上了朝服,脖子上掛著一串朝珠,小大人似的跟隨在阿瑪和額娘身後。

胤祐跟著額娘登上馬車,一路上興奮的撩開車窗的簾子往外張望,看著馬車駛出午門,往北京城外駛去。

其實和上次去木蘭秋狝沒什麽不同,他歪著腦袋看出去,只能看到一眼望不到頭的侍衛和侍從隊伍,老百姓都遠遠地跪著,一聲一聲喊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根本看不到北京城的繁華景象。

皇上畢竟是帶著這麽多人出門,走的也不快,出了城,他們便在一處行宮休息,將繁復的朝服脫下來,換上輕便的行服。

出了北京城,他們的下一站目的地便是山東,這一路上有許多胤祐沒見過的風景。無論是一座山還是一條河,甚至路邊一塊兒大石頭,他都有問不完的問題。

皇貴妃治不了他,休息的時候,只能放他去和太子同乘一輛馬車。

太子也是自幼養在深宮,大不了就是年幼的時候跟著汗阿瑪去過幾次京郊遊歷山水或是狩獵。

對於北京城周圍的那些地方,雖然了解一些,但知道的也不多。

遭遇弟弟的“十萬個為什麽”,太子已經很努力為他講解,但仍是有所不及。到了後來,他們越走越遠。許多地方太子也說不上來究竟是哪裏。

他們這一路出行的路線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規劃好,皇上所走過的地方,必定有官兵在幾十裏外開道,晚上休息的行營也早已安排妥當。

帝王正值精神和精力最旺盛的年紀,趕了一整天的路也絲毫沒有疲態,到了晚上還能把河道總督靳輔傳到徑前,了解目前黃河沿岸的情況。

用過晚膳之後,胤祐帶著他的新隨從在行營的花園裏玩耍。

康熙說他年底就四歲了,也不是小孩子了,身邊不能總是宮女老媽子圍著,該有個太監近身伺候。

正巧每次他去乾清宮,小太監趙誠總是寸步不離的在身旁伺候著。康熙見他對七阿哥一片赤誠,又是梁九功的徒弟,做事謹慎,話少且勤快,看來當初的小懲大誡果然起了作用,便將他賜給了胤祐。

胤祐從地上拾起一片落葉,他們見過這種樹葉的形狀,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麽樹?”

“回七阿哥,這是欒樹。”

回答這話的人不是趙誠,是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

胤祐擡起頭來打量這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人,天太黑看不清長相。

“奴才給七阿哥請安。”

“你是……”

“奴才姓李,七阿哥看奴才眼熟嗎?”

“噢……”胤祐作“恍然大悟狀”,“是李公公。”

他回頭又小聲問趙誠:“他是乾清宮的嗎?”

“奴才不是乾清宮的,”那人顯然被他帶跑偏了,搞錯了重點,“奴才不是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