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國之大導演(54)

蕭長樂在後台化妝的時候,聽到小師妹和其他幾個小孩兒的在討論他這場能籌到多少錢。

“昨天籌了五萬,今天怎麽著也得幾萬塊吧?”

“少了,今個兒有胡蒼梧先生領著朋友們一起過來捧場,胡先生為人最是大方豪爽了,他之前去聽常先生的慈善義演,直接捐了五萬!”

“常先生一場慈善義演籌款足足五十萬,什麽時候我們也能像常先生那樣風光啊。”

“別急,慢慢來。京劇畢竟是時興戲,我們之前班裏就十幾個人,還都是老弱病殘,差點斷了傳承,才不過一年,我們就已經站穩腳跟,還收獲了一些穩定的戲迷,也有很多小孩子願意過來學徽戲了,日子在一點點變好呢!”

“說得對!”蕭長樂加入了他們的話題,燈光下,少年面容美艷逼人,眼波媚態橫生,仿佛台上的貴妃活了過來,讓在場人都看直了眼睛,“我們能走到今天這步尤為不易,要懂得惜福啊。日子是人過出來的,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總能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發揚光大。”

迎上那幾個小孩子崇拜的眼神,蕭長樂有點感慨,還不到兩年,他身上已經有了這麽多的變化啊。

他從一個窮困潦倒默默無聞的小戲子,變成現在在北平都小有名氣的徽派傳人,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春風得意,走出去誰不高看他一眼?

這樣的日子是兩年前的他想都不敢想的。

他本以為他和他們都要陪著徽戲一起消亡,他們的半個身體已經被埋進了時代的廢墟裏,他雖然不甘心,卻也只是無頭蒼蠅一樣的亂撞鐘,他的垂死掙紮不過是無用功罷了。可是偏偏有人發現了他們,挖開了碎瓦殘片,把他們挖了出來,讓陽光能照在他和他們身上,讓他們以後的徒子徒孫都有機會沐浴在太陽的光輝之下。

這份恩情之深、之重,唯有粉身碎骨萬死不辭才能作為報答。

但是蕭長樂搞慈善義演給災區捐糧,並不是為了報恩。這是出於一個中國人的良心。

不僅是他,北平的梨園子弟,不分派別,不分師承,都在搞慈善義演為災區捐錢捐糧。

這個風氣最初是由電影圈刮起來的,領頭的就是謝先生。

當初謝先生真實記錄陜西災情的紀錄片《人肉的味道》橫空出世,在全國都引發轟動效應,而之後謝先生直接在報紙上表示自己會捐出來記錄片的所有票房用於支援災區。

自那開始,來自天南海北的導演們親赴災區,拍攝記錄了很多真實反應災區人民生活的好電影,而參演電影的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零片酬出演,電影後續收益所得一概捐給災區。借有電影的傳播,這場發生在偏遠西北的災情很快就傳遍了全國。

電影圈之後,妓女們也搞起來了愛國救災運動,然後是工人們,梨園們,黃包車夫們……這場自文藝圈掀起的慈善賑災運動,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席卷了全國。不僅全國各地救災熱情高漲,通過一些外國記者的報道,就連很多外國人都注意到了這場舉世罕見的大饑荒,國際紅十字會更是派出了醫生和義工團隊去災區救援。

如此熱潮之下,西北軍閥們要怕死了,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攔截糧食,生怕惹來眾怒,否則不過平白讓南京政府北伐有了大義的名頭,還很有可能釀成兵禍。

當年總統不過殺了幾十個學生就被趕下台倉皇躲進租界才能活命,這西北可是有幾千萬災民啊!他們手底下的兵也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西北人!都是父老鄉親,有幾個狼心狗肺的能看著他們餓死?

前有南京政府虎視眈眈,後有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聲討,他們實在是抽不出心力來鎮壓內亂了。所以他們索性就趁機狠狠撈了一回油水,對運進來的糧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蕭長樂在替災民高興的同時,也忍不住為災區人民牽腸掛肚。今年冬天下了好大的雪,不知道災區百姓現在怎麽樣了?

謝先生的水渠什麽時候才能建好呢?快點建好吧。他們現在捐再多錢糧也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水渠建好了,地裏才能長出莊稼,百姓日子有了盼頭,就不會鋌而走險。

“開場了,長樂,你準備好了嗎?”

蕭長樂收回思緒,一陣衣袖,桃花面是鬥志昂揚的戰意,“我準備好了。”

……

樂景騎著馬,在雪原上奔馳,身後跟了一長溜騎兵。這是他三叔派過來保護他的私兵。也正是多虧了他們,他才能在這個龍潭虎穴平安無事。

他早上天不亮就從駐地出發了,要在附近的幾個賑災點進行巡視。

昨天又下了一夜雪,地面雪很厚,半個馬蹄都陷進了雪裏。樂景穿著厚厚的棉服,裏三層外三層把自己裹成了一個球,暴露在冰冷的空氣中的臉頰彌漫開一層熟悉的癢意,自打入冬以來,他臉上的凍瘡就沒消下去過,他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