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3/7頁)

畢竟若一切屬實,背後的主使竟是英王,要如何審理這一樁未遂的案件?

一方面皇帝穆楨欣賞穆明珠這樣的做法,謹慎而留有余地;可是另一方面皇帝穆楨本能地警惕於被人這般揣摩心思——哪怕揣摩她心思的,乃是她的親女兒。

英王周鼎……

皇帝穆楨有些煩躁地站起身來,當初她登基為帝的時候,英王尚且年輕、根基不深,也許在那動蕩的幾個月中,英王也生出過對皇位的覬覦——不只是英王,大約當初幾個有封地的王爺都曾動過心思,只是他們都太年輕,而她動作又太快,不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切已經塵埃落定。如今他們年歲上去了,在封地根基也深厚了,大約又動了心思——這次不只是動了心思,而是也有能力試一試了。尤其是廢太子周瞻一去,朝中又嚷嚷著要立儲君,若不是她見機快,提前安排了人演戲,又重罰了那人,殺雞給猴看,暫且止住了底下人異動的心思,恐怕這會兒朝中又是一片逼立之聲。

這些周氏的王爺們,誰人背後沒有一股勢力呢?

英王派出護衛,要傷柳家郎君,嫁禍給公主,背後的動機是很明顯的。英王在南陽多年,與當地世家大族交好,這次四公主在雍州推行的新政奪走了他們原本吃下的巨大利益,他們當然覺得四公主礙眼,要四公主滾開,要她這個皇帝也滾開。

皇帝穆楨擡起頭來,望向窗外,仿佛透過重重的殿宇能望見寒煙漠漠的桂魄湖。

去歲公主在桂魄湖畔同她陳說新政,言猶在耳。

雍州實土化的重要性,皇帝穆楨是深知的。

可是一旦動英王,眾臣眼中看到的不是英王,而是周氏子。

她雖登基為帝,卻到底是從周氏手中得來的,名義不正,總有幾分尷尬——尤其是與周氏子對上的時候。

她自己所出的幾個孩子倒沒有這種顧慮。

非她所出的四名周氏王爺,是她輕易不願去觸碰的風暴眼。

公主寫來的奏折中不曾提到英王,想來也是體會到了其中的敏

感。

皇帝穆楨皺緊了眉頭,讓她感到煩躁的不只是英王這一個點,還有齊雲的出現。

她派齊雲前去查與公主有關的流言。

至於齊雲到了雍州,是要明查還是暗訪,自然看他方便。

如果暗訪更有效,那就暗訪;如果明查更有效,那她也想看一看公主會怎麽自辯。

可是齊雲現身的這個節點卻很值得思量。

他出現戳穿了英王府護衛的一場戲,其實相當於是救了公主一把。

皇帝穆楨是不相信巧合的,怎麽齊雲就剛好出現在柳府近旁呢?

當初她派齊雲去查公主的另一重目的也達到了——齊雲用實際行動告訴她,他仍舊是一片丹心向著公主的。

皇帝穆楨忍不住握住了窗欞,眉頭越皺越深。

次日一早,皇帝穆楨便傳召了皇甫老將軍的後人入朝。

自皇甫大郎以下,三兄弟,其下各有子嗣,凡是年過十六的,都立在思政殿中,足有十三人。

可是這十三人之中,竟沒有一個是武將的材料。

三兄弟都走了文官的路子,卻又沒有弄政的本事,只借著先父蔭蔽,在朝中不緊要的官職上領一份俸祿,兩個癡肥、一個略好些卻也白嫩肥胖。

底下年輕的一代,總算不那麽肥了,卻要麽孱弱,要麽連弓都拉不開,談起兵事,更是一問三不知。

皇帝穆楨只能溫言勉勵了幾句,便叫他們都退下了,自己坐在龍鳳須彌座上,不禁長嘆一聲。

李思清在旁輕聲道:“陛下可是想起了皇甫老將軍?”

皇帝穆楨嘆道:“皇甫高一世英名……”

其實皇甫老將軍底下的孩子出落成這幅樣子是有原因的。

當初世宗在時,三次北伐,死傷將士無數。譬如老將軍黃威的幾個兒子,都戰死沙場。

皇甫高本人是名將,不知是愛子還是毀子,大約看得出其中危險,於是不許兒子們學武,壓著一個個都讀書做文官,也的確保住了三個兒子的性命,卻給養成了廢人。

當初世宗三次北伐,她初登基時那一場抵禦梁國的大戰,四次戰爭下來,損失的不只是國庫積蓄、士卒性命,更是把大周的後續將才給打空了。

便譬如老將軍黃威的那幾個兒子,當時沖鋒在前的年輕將領,幾乎沒有一個活下來。

否則也輪不到白馳這等人做將軍。

否則皇帝穆楨也不至於要命年方十六歲的齊雲上前線為中郎將。

“缺人呐。”皇帝穆楨摩挲著手中的帝王之印。

李思清會意,輕聲道:“陛下是想新起用一批年輕將領?”

皇帝穆楨嘆道:“良將難得,青黃不接。”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少年將才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的將領都要從實戰中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