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6/6頁)

那些親兵並沒有撒謊,這鄧玦的確難找。

江水漫漫,靜玉從船上不錯眼珠掃視著,中途也遇到過幾處垂釣的人,興沖沖趕過去,近了一看卻都是不相幹的閑人。

這一通搜尋,一直到傍晚時分都沒找到鄧玦的影子。

眼見暮色四合,江水寒涼,而搖櫓的兩位親兵也累了,隨人也勸說道:“靜玉公子,不如回岸上等候——那鄧都督真不回來,也非公子之過,殿下必然能體諒的。”

靜玉心中發急,如此回去,還有什麽顏面見公主殿下?

“讓開。”靜玉上前,接了一櫓在手,氣沖沖要自己劃船,誰知搖了幾下,跟對側的親兵沒配合好,險些翻了船。

烏篷船在江中滴溜溜打轉,一時失去了動力,順著江水飄蕩。

靜玉自己也受了驚嚇,趴在船頭,頗有些灰心喪氣,一時無話。

誰知那烏篷船隨意飄蕩,不知不覺中拐入了一處小的分支細流,因這細流極窄,難通大船,若不是出了意外,他們也不會拐進來。

就在那兩名親兵跌足低叫,以為這烏篷船要擱淺之時,誰知這烏篷船歪歪扭扭,竟過了這細流,而後匯了另一處大而靜的江心,江心有一處小島。

“不如過去暫歇,辨明方位再回去。”兩名親兵道。

靜玉只得拉著臉答應了。

烏篷船往江心小島而去。

靜玉無精打采瞥了一眼,忽然叫道:“有人!快看!前面殘荷間有人!”

已是初冬時節,小島近旁剩了最後一批殘荷,殘荷之間隱然有半個人影,若不細看,難以察覺。

一時靜玉等人駕船過去,近了一認,果然是荊州都督鄧玦。

靜玉重又趾高氣昂起來,眼神示意那兩名隨從說話。

隨從會意,高聲道:“靜玉公子奉公主殿下之命,來傳話給鄧都督。”

鄧玦終於從殘荷間擡起頭來,只是他丹鳳眼眯起,神色淡漠微怒。他側坐在扁舟之上,小舟系在小島側邊一株樹上,隨江水流動搖曳、卻並不飄走。而他手持一支泛黃的魚竿,一襲墨綠衣衫,隱在殘荷之間,幾乎難以為人察覺。直到這一行人魯莽趕來,一聲高喊,驚走了他的魚。

鄧玦並沒有發作,淡聲道:“請這位公子近前傳話。”

靜玉道:“你來我這裏。”

鄧玦眼睛一垂,淡聲道:“那請公子稍候,待玦釣完這一竿魚。”

靜玉是個急性子,蹙眉咬牙,自暴自棄道:“罷了。我過去便是。”於是親兵搖櫓,送他上了鄧玦所在的扁舟。

扁舟狹長,靜玉學著鄧玦的樣子,小心翼翼在船尾坐下來,清清嗓子,道:“公主殿下傳話給你,說是過幾日閑了,往城郊遊獵去。”

鄧玦眉目不動,如若未聞,望著泛黃的魚竿,還沒有從獨處的世界中調整回來。

靜玉卻覺這人果然虛偽,當著公主殿下那麽熱切,背地裏卻冷著一張臉。他差事在身,又道:“公主殿下還說了,聽聞雍州兒郎勇健,要你選其中翹楚同去。又說世家大族的子弟,平素見得多了,要你選些普通人家的兒郎。”他下巴一揚,道:“公主殿下的命令,鄧都督可聽明白了?”

鄧玦不是傻子,早已察覺這小侍君的敵意。他舉起已經空了的魚竿,答非所問,道:“這江心有一種魚,生有利齒,千百尾聚在一處。人若是跌落其中,不出片刻,便給咬得只剩一身白骨。”

靜玉心中發寒,望向那暗沉沉的江水,惱怒道:“那你怎得還在這樣的地方垂釣?”忽然如有所覺,警惕盯著鄧玦,道:“你要做什麽?我跟你無冤無仇……”當即擡手大叫,要那烏篷船過來接他。

鄧玦終於從獨處的狀態中抽離出來,和緩了神色,輕輕一笑,道:“不過是見了靜玉公子投緣,與你分享一則趣事罷了。”又道:“既然是殿下的命令,玦怎敢不盡心?幾時殿下想要遊獵了,只管招呼玦一聲便是。”

靜玉目瞪口呆盯著他,懷疑自己看了一場變臉絕技,心想這可得跟公主殿下好生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