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人工智能破案(第2/5頁)

“就是兇手,或者是死者。”

“我之前猜測過,兇手和死者可能都對這片山林比較了解。”

“他們有可能是事先約好各自上山,然後在這個地方會合的。”

“而既然是兩人約好在這裏會合,自然就會有人早到,有人晚到。”

“早到的人就可能坐在這塊石頭上休息,時間長了等得不耐煩了,就可能閑著無聊,順手拔掉面前的幾株草葉。”

這處人類在此休息、等待而產生的痕跡,更加印證了林新一之前的猜測。

他認為兇手和死者是約好了在這裏見面。

而其中一人較早趕到現場,並坐在這塊石頭上面休息等待。

“這……”降谷警官覺得林新一的這個猜測過於天馬行空。

漏洞一找就能找到,比如說:

“林先生,你怎麽就能確定,這幾株草葉是案發當時的兇手、或死者休息時拔的呢?”

“要知道前幾天群馬縣縣警也剛來過這裏。”

“這幾株草說不定是他們勘察現場累了,坐在這休息時拔的。”

“還有那些發現屍體的登山客……他們也來過這,也有可能坐在這裏休息。”

“這兩種說法我能排除。”

林新一語氣平靜地說道。

只見他微微蹲下身子,揪起一株草葉說道:

“這玩意叫小蓬草,也叫加拿大飛蓬。”

“它是原產自北米洲的入侵物種,如今已然廣泛分布於東亞各國的山林野地。”

小蓬草在國內也分布極廣。

林新一曾經在一起野外勘察中利用過這種植物作為破案線索,所以他對小蓬草的生長習性還算比較了解。

“這種小蓬草成年階段可以長到70~130cm,甚至更高。”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小蓬草普遍只有10cm左右,尚且處於幼生階段。”

“而這幾株被連根拔起的小蓬草就更短了。”

“它們在被拔起之後就停止了發育,所以相比於周邊已經發育到10cm的同期小蓬草,這幾根被拔斷後的枯黃草莖,最長也只有4、5cm。”

“這……”降谷警官很快就明白了什麽:“林先生,你的意思是……”

“用這些幹枯草莖的長度,和那些始終正常發育的草莖高度做對比,就能大致判斷出,那幾株小蓬草被人連根拔起的時間?”

“沒錯。”林新一不賣關子地解釋道:

“小蓬草草生長期約6個月,每年3月下旬葉莖嫩,莖長2~4cm,4月上旬莖長5~10cm。之後才進入成長期,生長迅速。”

他背的還是國內某地的數據,照搬過來肯定會有誤差。

但現在能有個大致時間範圍就夠了,誤差大一點也沒關系。

而這片山區過去一個月的氣候變化,正巧也與作為林新一數據來源的國內某地,每年3、4月份的野外氣候差不多。

所以林新一也就把數據照搬過來用了:

“被拔斷的枯草,長度停留在4、5cm。”

“旁邊正常生長的活草,如今已經長到了10cm。”

“按照小蓬草的生長習性,不難判斷……”

“這幾株草被人從土裏連根拔起的時間,應該在10天之前,20天之內。”

草葉被拔斷的時間,在10~20天。

死者的大致死亡時間,在10~18天。

兩個時間段正巧吻合。

而且既然草葉是在至少10天前被人拔斷的,那就不可能是幾天前才趕到這裏的,那些登山客,還有群馬縣縣警拔的。

“最有可能坐在這裏休息,無聊拔下這些草莖的人,就是兇手或死者!”

林新一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但降谷警官還是有些猶豫:

“雖然排除了群馬縣縣警的警員,還有那些發現屍體的登山客。”

“但這也不能完全證明,這些草葉就是兇手和死者拔的。”

“萬一在案發之前,就有另一撥登山客來過這裏,坐在這休息呢?”

“這種可能性很小。”

“畢竟……這片林子又不靠近那條山路,就算是登山客也不一定會來這裏。”

“能有一撥登山客意外闖到這裏發現屍體,就已經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了。”

“如果說在案發之前還有另一撥登山客也來過這裏,那就未免太巧了些。”

林新一知道,即使降谷警官說的這種可能概率小,它也的確是一種可能。

這種可能性是無法被排除的。

“但我們也不需要排除。”

林新一嘴角露出了笑容:

“我們只要知道,兇手或死者有可能曾經坐在這裏休息等待、而且還不耐地拔過草就行了。”

“有了這個猜測,這種可能,我們就有了進行下一步調查的方向。”

“哦?”降谷警官有些疑惑了:

知道兇手或死者之中,可能有一人曾在這坐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