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們和離吧

車馬瀟瀟,駛入京城西市,喧囂撲面而來。

商肆林立,酒旗蔽空,小二扯著嗓子立在台階下賣力地吆喝,賣貨郎挑著擔子遊街而過,唱著膾炙人口的小曲兒。

西市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雲碧掀開簾子瞥著兩側街道的小鋪,瞧見一耆耄老者開了個蔥花餅鋪子,遠遠的,就聞著那蔥香味兒,忍不住饞出了口水,“姑娘,姑娘,您小時候最愛吃這個,奴婢去給您買幾個?”

崔沁透過簾縫兒,瞧著街上人來人往,忽的興致上頭,

“咱們下車逛逛吧。”

雲碧付了車夫銀錢,與崔沁一道來到煎餅鋪子,前面還排著幾人,攤前熱氣騰騰的,熏著眼睛。

雲碧買好蔥油餅子遞給她一個,“姑娘,熱乎乎的,快吃。”

崔沁拿著餅子,慢慢咬了一口,嚼不出滋味來。

雲碧挽著她順著人潮往前走,

“姑娘,您想一想,夫妻之間哪有事事和美的,不是這不如意,便是那不好,咱們姑爺雖有不好之處,可他也有旁人難以企及的優點,您就想開點,咱們就當出來逛街,睡一宿,明日清晨便回府。”

崔沁失笑一聲,開口道,“咱們去街上逛一逛,我想給你打點首飾。”

崔沁父親去世後,手裏還有些營生家當,大伯父把她接過府,那些家當全部交到了大伯母手中,出嫁前她跟崔家姐妹一樣領著每月四兩銀子的月例,省吃儉用,便是金釵首飾她也不常買,省下的錢用來買筆墨紙硯和書本。

出嫁時,因著嫁的是高門,大伯母也不會蠢到貪墨她的嫁妝,再加上北崔施加壓力,大伯母也給她整了六千兩銀子的嫁妝。

到了慕家,日子便更寬裕。

崔沁現在手裏有了余錢,幹脆帶著雲碧好好吃了一頓,還給她買一副銀頭面。

午時,二人尋了個客棧歇息,入了這方寸客房中,崔沁竟是覺著無比閑適,不用討好任何人,也不用擔心自己言行逾矩,懶懶地靠著枕巾便睡了過去。

待夕陽西下,雲碧便喚醒崔沁,拉著她出門去逛燈會。

慕府,容山堂。

老夫人剛用過晚膳,甄姑姑親自伺候她凈手,外間似有丫頭婆子說話聲,隔著屏風聽得並不真切,隱隱約約好像提到了端王。

“外頭是何人?”

“回郡主的話,是門房的鄭婆子,說是榮王回京了,過兩日端王府的人會上門拜訪,派了人來知會咱們一聲,冷月正在外頭問她話呢。”

已故的太皇太後有兩子,其一是當今聖上的祖父,其二便是老夫人的父親端王,端王早已去世,現在襲爵的是老夫人的庶弟,老夫人與這庶弟感情並不太好,平日兩府之間來往也不多。

而這位榮王便是先帝的弟弟,當今聖上的叔叔,與老夫人算是堂姐弟。

榮王久在封地,聽說近些年痼疾復發,年輕的皇帝便下旨,召他回京榮養。

老夫人年長榮王數歲,少時也曾一起入宮受太皇太後教導,還算有些情分。

“你把她叫進來,我親自問話。”

少頃,鄭婆子躬身入了東次間,甄姑姑在一旁替老夫人問話,鄭婆子條清縷析答了。

到了末尾,老夫人忽的想起一樁事,開口問她,

“對了,昨日崔家是不是派了人來,都說了些什麽?”

鄭婆子聞言面露詫異,“回郡主的話,昨日崔家並不曾來人。”

老夫人一聽臉色就變了,直起身子問道,“你說什麽?崔家不曾來人?”

鄭婆子嚇得連忙跪了下來,“郡主,老奴日日守在門房,誰來誰不來那是門兒清,昨日崔家確實沒來人。”

一屋子人瞠目結舌。

老夫人何等聰明,細細思量片刻,便猜出了端倪。

崔沁的性子她了解,斷然不會無緣無故撒謊,崔家的事人盡皆知,她想去娘家探望,也沒必要遮掩,只可能是夫妻之間起了齟齬。

她沉吟半晌,壓著怒火吩咐甄姑姑道,

“去,派人將葛俊叫來!”

不多時,葛俊被帶了進來,滿頭大汗跪在堂屋正中。

老夫人端坐上方,凝眉冷笑道,“你家主子呢?”

“回郡主的話,崔家老爺在獄中出了事,三爺昨日連夜去了大理寺,至今未歸。”

老夫人聞言怒容淡去少許,“我問你,昨日沁兒跟三爺之間可是發生了什麽?”

葛俊暗瞥了一眼老夫人神色,猶豫了片刻,一五一十道出。

老夫人聽到最後,氣得額頭青筋暴跳,

“混賬東西,那裴音的遺物算個什麽緊要,他居然就為了那玩意兒斥責了沁兒,她是三房的主母,哪兒去不得,當年我與他父親日日入那藏書閣看書,怎麽不見他父親說我半句!”

“這個混賬小子!”

“沁兒面子如何擱得住,難怪她要回崔家住幾日,我就說嘛,她在家裏日日都好,怎麽會想著去她大伯母那裏住,原來是那混賬東西趕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