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舉火為先

“如何?”胡毗色伽二世,居高下問。

“只慮安息,背後一擊。”便有大臣道破隱患。

此言一出,因朝中群臣,議論紛紛。

說到底,貴霜亦是遊牧立國。其前身,月氏便是諸夏之中,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單從地緣而言,大月氏亦出諸夏。後不斷西遷,一部滯留河湟,融入羌氐,號小月氏。另一支,沿南北絲路,二路出關。北路融入烏孫、康居等國。南路出蔥嶺以西,先滅大夏國,立五部歙侯。稍後貴霜歙侯勢強,取代大月氏。然貴霜等五部歙侯,皆以月氏自居。本質而言,貴霜雖已棄遊牧行國。然其制度,仍未脫出部落聯盟。貴霜“王中之王”,既是部落聯盟首領之意。

此習俗,與東胡各部類似。

話說,百年漢匈戰爭,乃至匈奴王庭分裂。南匈奴內附,北匈奴西遷。時有十萬種落,散布草原。後並入鮮卑。待鮮卑覆滅,草原各部又融入高車。據此可知,匈奴、鮮卑、高車等,皆種出東胡。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正如大月氏,與貴霜。

只不過。因立國之初,並入大夏國。又扼絲綢之路,東西文明交匯。且貴霜一代明王,迦膩色伽一世在位時,舉國上下,迅速“身毒化”。貴霜王庭,為高僧匯萃之地。名僧龍樹、馬鳴、僧伽羅刹等,皆為貴霜王,座上賓。迦膩色伽本人,信奉大乘佛教。第四次“無遮大會”,亦由其親自主持。佛史稱,迦膩色伽一世,是繼阿育王後,首位大力弘揚佛法之“明王”。大月氏貴霜,亦號佛門“大護法”。

一言蔽之,貴霜雖因絲路流金,富可敵國。然難改遊牧習俗。

正因如此,故胡毗色伽二世,只取北身毒水草豐茂之地。對南部身毒半島,河汊縱橫,濕熱多雨之三登沃壤,嗤之以鼻。

而薊王恰恰相反。一季三登,無比垂涎。

待群臣噤聲。胡毗色伽二世又道:“西域長史,何所言。”

“西域長史,並未明言。”使者答曰。

“和親可乎?”胡毗色伽二世,必有此意。若與綠洲主人和親。可比秦漢和親。大漢姻親之國,安息豈敢輕舉妄動。

“這……”使者畢竟久居西域,對西域都護府吏治民情,多有所知。這便斟酌答曰:“時,都護府二丞,奉命回國。攜帶夏宮數千佳麗,其中不乏域外各國公主。然至今仍居於薊西長安行宮。未得入薊王後宮。”

“且傳語西域長史,安息之患不解,貴霜無從出兵。”胡毗色伽二世,終歸未曾利欲熏心。

“遵命。”侍者不敢怠慢,稍作休息,即刻折返。

正當貴霜使者,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返回西域時。

西域大使館,夏宮。

西域少史,領它乾令韋端,攜它乾丞楊阜,接見域外使團。

“北烏伊列使,拜見上官。”來者,正是西逃北匈奴殘部所立北烏伊列國使。

北烏伊列國,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呼衍王部並北單於殘部,西遷奄蔡國東境所共立。“烏伊列”即為“伊列國”,因境內伊列水(伊犁河)得名。《漢書·陳湯傳》載,匈奴郅支單於如得烏孫、大宛兩國,便會“北擊伊列,西取安息”,既此。今已為康居所滅。“北烏伊列”,言指西遁後,於康居北境,羈縻屬國奄蔡,再立。

“貴使出自何部?”韋端笑問。

“下臣,乃出伊蠡王部。”北烏伊列使恭敬作答。

“貴使當知,康居王已舉國內附。獻郅支城與都護府。康居國中,郅支各部大人,皆遷入城中安居。為都護府民。”韋端言道。

“回稟上官,郅支諸事,下臣已知。”北烏伊列使,倍加恭順。

“同出北匈奴,漢匈世代和親,本是一家。我主亦不欲見,北匈奴亡國滅種。”韋端告知詳情:“今,貴使傳檄而至,我主當心甚慰之。”

聞此言,北烏伊列使,稍得心安:“下臣,感恩不盡。”

“今國中各部,有民幾何?”韋端代主而問。

“控弦一萬,老弱五萬余。”北烏伊列使,不敢隱瞞。

“舉族竟不足十萬。”韋端不禁慨嘆。控弦之士,是否足萬,亦未可知。許,不過寥寥數千騎。不料北匈奴,亦有今日。

聞此嘆,北烏伊列使,雖不置一語。然眼中哀傷,斷難遮掩。誰又能想到,再經二百年休養生息,北烏伊列一路西征,吞並沿途諸國。直抵羅馬邊墻。匈奴王阿提拉,號稱“上帝之鞭”。

“我主有意,發郅支城中各部兵馬,‘西取安息’。不知貴國,可願同行。”韋端終道破天機。

“莫非,王上傳檄,乃為西征?”北烏伊列使,一閃利芒。

被韋端並楊阜,悉數入眼。二人相視而笑:“此乃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