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第2/2頁)

聽著這話,寧香想象著王麗珍被一幫小孩子圍在中間,所有小孩子手裏都拿著一分兩分沖她喊:“阿婆,我要這個皮筋,阿婆,我要這個泡泡糖,阿婆,玻璃珠一分錢幾個呀……”

想著想著便笑了,仍然覺得非常開心,滿心溫暖。

賣給小孩子的東西,本錢自然是很低的,當然利潤也很低。但只要王麗珍覺得有意思,給這些小娃娃帶去童年的快樂和回憶,自己也覺得開心滿足不孤獨,就挺好的。

寧香笑著說:“哪是我的意思啊,我的意思是她年紀大了,在家歇著好了。她說她在家悶得慌想找點事情做,我才給她本錢的。現在聽你這麽說,我就放心了。”

林建東接她的話,“放心吧,挺好的,老年人都喜歡小孩子。雖然我來上學,但我也跟老四交代過了,讓他在家幫著麗珍阿婆,多去看看她,沒貨了就幫她拿一些。”

聽林建東說完這些事,寧香心裏便只剩下踏實和開心四個字了。

和林建東聊完這些事兩天後,王麗珍給寧香寄來了信,說的就是她現在去學校門口擺小攤賣玩具賣零食的事情。說她積少成多已經賺了不少的錢了,要攢起來給寧香買房子,還說每天被那麽多小孩子圍著,可有意思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搶著喊“阿婆”。

寧香看信看得笑出來,只覺得曾經昏暗無光的生活,開始慢慢變得陽光普照了。

身邊的人都在向前,都在努力地生活,都在用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越過越好,寧香自己的內心自然也充滿了力量,對生活和未來更加充滿激情和信心。

***

絲線一針針鋪開在繡布上,針尖上開出花來。

因為有了名氣,寧香現在再做作品出來,已經不愁出不了手,更不愁價錢。但她並沒有和那些商人玩一些生意上的心眼,費心思從他們嘴裏奪利。

她更多的還是把作品賣給一些有需要的國家涉外機構,比如國內最大的國營大商城、工藝美術服務部、用於接待外賓的國際大飯店……還有就是木湖那個小小放繡站。

她是一九五六年出生的人,經歷過兩次國家最貧苦的二十多年,對國家有著不一樣的深切情感。只要她有力量,便要為自己熱愛的祖國,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能發一點熱就發一點熱。

她便就這麽靠手裏的一針一線,靠自己在繃架前的靜心沉澱,靠磨下來的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的作品一件件散布到國內國外,讓自己的名字成為了這一年刺繡的代名詞。

這一年只要提到刺繡,懂行的無人不知木湖,無人不知寧香。

她繡制的作品畫面精美絕倫,仿佛每一根絲線中都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她的作品裏有她人生的沉澱,可以沉靜溫婉到極致,也可以磅礴大氣到極致。

而且她繡的很多作品是大家都沒見過的畫作,不管是形式繡技還是內容,都給人一種無比驚艷的感覺。她不止用刺繡這種形式傳播中國文化,也用鉆研出來的內容去傳播中國文化。

她的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驚艷,還有內容上的用心與較真。

當然隨著寧香的名氣越來越大,作品出現的場合規格越來越高,那個一直在背後默默提筆畫圖,為她的內容創新做了許多貢獻的林建東,收到的酬勞也越來越多了。

最近一次收酬勞的時候,林建東笑著跟寧香說:“有一種被人硬往嘴裏塞錢的感覺。”

聽他這麽說,寧香也忍不住笑出來,“那被人硬往嘴裏塞錢的感覺怎麽樣?”

林建東想都不想,“當然是幸福的感覺。”

不談那些高大上的事情,反正賺了錢就是高興嘛。他們兩人相處這麽久,又一起合作出了那麽多的作品,不管是默契度還是情感上的共通,全都不是普通等級,所以什麽都聊得來。

笑著說完往嘴裏塞錢的事情,林建東又跟寧香說了說甜水大隊的事情,只說:“我大哥前兩天給我寫信,說是大隊已經收到縣裏通知,決定包產到戶分地了。具體什麽時候分還沒定,但年底之前肯定會分完。生產隊的東西肯定也要分,你那個船,還打不打算要?”

寧香的那兩間船屋是生產隊的,屬於集體財產。如果分生產隊的財產的話,她那條小船確實也要放進去一起分,這和生產隊的牛啊驢啊都一樣,不屬於哪個個人的。

寧香還沒說話,林建東又繼續說:“如果不要的話,你把鑰匙給我,我去把你的東西收拾起來,拿去我家裏放起來。如果還要的話,一個人肯定分不到一條船,估計要出一點錢。”

把錢給出去,再分到其他社員頭上,這樣別人才能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