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這就是本質的區別(第2/2頁)

“漢斯利先生,非常抱歉,我們一直在努力。不過,正如你們西方人喜歡說的,羅馬並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我們上個月剛剛引進了一家模具工廠,這也是為了和你們這些園區企業配套而專門引進的,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阮德用疲憊的聲音回答道。說句良心話,阮德是真的想對漢斯利等外企高管更客氣一些,但他現在也已是心力交瘁,想打起精神來與對方交流也難以辦到。

聽阮德說起模具廠,漢斯利又是氣不打一處來,他說道:

“你說的是那家自稱從中國井南搬過來的模具工廠嗎?那是一家完全不入流的企業。他們生產的模具完全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精度,而且稍微復雜一點的模具他們就造不出來,還說要從中國總部去調貨。

“虛特!他們哪裏是從他們的總部調貨,他們分明就是回中國找了其他的模具廠訂貨,然後再加價賣給我們。那根本就不是什麽模具廠,只是一家中國模具代理商罷了!”

“我想,這僅僅是開始吧,它的廠長向我承諾過,明年他們會購置一批新的機床,提高生產能力……”阮德硬著頭皮說道。

不幹不知道。阮德最早被任命為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的時候,的確是躊躇滿志的。他親自帶隊去考察過中國的多個工業園區,並自以為了解了中國成功的秘訣。他全盤照抄了中國那些工業園區的管理規章,然後便開始大規模招商引資,或者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撬中國那些工業園區的墻角,用更優惠的條件把原來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撬到越南來。

阮德趕上了一個絕好的天時,那就是美國大統領在此時發起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為了避免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一些跨國公司開始計劃把生產基地遷出中國,而越南便成為他們選擇的目標。

在阮德看來,只要把這些外資企業吸引過來,工業園區就能紅紅火火地運轉起來,就有了就業和稅收,侯板工業園就會變得如他去考察過的那些中國工業園區一樣繁榮。

想象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很骨感。包括特威格等一幹外資企業入駐之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便暴露出來了。園區管理上的事情,比如工作人員辦事拖沓以及向園區企業索要好處等等,都還在阮德能夠理解與控制的範圍之內,生產過程中的種種瓶頸,則是阮德完全陌生並且感到束手無策的。

首先的一個問題,就是各家企業抱怨在當地招收不到合格的工人。侯板工業園在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高端工業制造園區,拒絕接收沒有技術含量的純勞動密集型企業。可是,高端制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而這種工人在越南恰恰是極其缺乏的。

中國工業化的過程比越南更早,改革開放前的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及改革開放後湧現出來的大批鄉鎮企業,培養出了數以千萬計的熟練工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能夠很快地招收到足夠多的熟練技工,稍加培訓即可適應生產要求。

越南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要培養出足夠多的熟練技工,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積累,而阮德卻沒有這樣的耐心。

如今,園區裏的許多企業,都不得不花高薪從中國招聘熟練工人來充實核心崗位,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對於阮德來說,則是一種羞辱。由於中國工人的薪酬標準比越南本地工人高出若幹倍,越南本地工人也極為不滿,這種民意上的壓力也是阮德不得不承擔的。

工人的問題,還有解決的余地。生產配套的問題,卻是幾乎無解的。在被引進的企業開始生產之前,阮德以為一家企業是能夠獨立生產出產品的。及至這些企業完成設備安裝,開始進行生產,阮德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產業體系”這個概念,一家企業要生產出一件產品,需要數十家、數百家企業提供配套,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生產都無法進行。

而這,才是中國最強大的競爭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