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你好粘人哦...)(第2/3頁)

因為如果她是陶牧之的家人,四舍五入,她也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這麽一想,還挺幸福的。

林素歪了歪小腦袋,揚了揚眼角。

在他回答完林素的問題後,因為他的回答,電話那端又沒了聲音。雖然沒有說話的聲音,卻有窸窸窣窣歪頭時,頭發擦過什麽的聲音。

林素在開心和害羞的時候,往往喜歡做這個動作。陶牧之聽出來,他低眸也輕揚了揚唇角。

在林素情緒放開的時候,陶牧之也才敢詢問她在家裏的狀況。

“在家裏怎麽樣?開心麽?”

果然,陶牧之一問完,電話那端摩擦頭發的聲音頓住,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陶牧之抿緊了雙唇。

林素拿著電話,動作停在了那裏。她不知道陶牧之為什麽會問她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在正常來說是很莫名其妙的問題。

因為誰會在家不開心?

陶牧之問出這個問題很莫名其妙,他像是知道她回家不開心也很莫名其妙,而她真如他所問的那般好像開心,又好像沒有真正的開心,更是莫名其妙。

不過這些事情,林素不想和陶牧之聊太多。每次這樣的時候,她總感覺自己像是個透明的機器,她的外殼是亞克力的透明塑料,她裏面的裝置陶牧之一目了然,甚至連她心臟下面埋著顆螺絲釘他都知道。

她不想讓陶牧之知道。

“我在家當然開心。”林素說,像是為了佐證她的開心,林素道:“我媽媽也給我做了紅燒魚,非常好吃。而且她只給我吃魚肉,她自己吃邊角料。我媽媽對我非常好,我回家什麽都不用做。買菜她怕傷到我的手不讓我提……”

林素說著說著,語氣稍稍那麽停頓猶豫了一下。她像是一把理由,和陶牧之據理力爭,而說到最後自己都泄了氣,沒有底氣了一樣。

而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是因為林素想起來,給她做紅燒魚這樣的事情,也是發生在她和陶牧之之間的。

在她家裏,陶牧之給她做了兩次紅燒魚,每次都做的非常好吃。但是陶牧之燒出魚來後,並不會不吃魚。他就跟她一樣正常吃飯,不強調他對她的特殊。他什麽都會吃,也能保證她的滿足。

但是和母親在一起好像不是的。她會強調她以她為主,不會吃任何她喜歡吃的東西,即使她說她吃不完,她寧願她剩下,她丟了垃圾桶裏,她都不會去吃一點她喜歡的東西。而且她會強調,她是因為她才不吃的。

兩個人對她都有羈絆。如果陶牧之對待她也算是愛的話,就是那種細雨無聲的愛。他像是春雨,輕盈綿密地傾撒在她的身上。讓她感受到滋潤,自由,自在。

而母親的愛,則像是強烈的日光。它擁有灼熱的熱度,讓她的身體不處於嚴寒之中。可是同時,刺眼,且讓你無處可逃。而你就算是閉上眼睛,躲避開,你的身體也還是會被日光曬著,你會熱,會缺水,會枯萎……

陶牧之和母親,像又不像。

你能說陶牧之不給她吃所有的紅燒魚是不愛她嗎?不能。她本來也不用一條魚就能吃飽,如果她吃不了,最後也是扔進了垃圾桶裏。

可媽媽認為陶牧之這樣就是不愛。

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還是他們都是對的?

林素的腦袋又開始轉動了起來。

自從一個小時前回到家以後,她的思索能力也像是被圈固了。母親的思維影響著她,讓她只能在母親的思維下思考,像是密不透風的墻。被這堵墻擋著,她想不了墻外的人的思維,更無法對比母親和墻外人的思維。

林素在說了媽媽如何對待她之後,自己把自己說沉默了。而就她給他形容的那些,也足夠陶牧之分析她母親的所作所為。

陶牧之並不想這麽做,但是心理醫生無法阻止自己對一個人的行為的分析,這是刻在骨子裏的,尤其還牽扯到林素。

林素的描述在他聽來,並不像是一個母親對待一個孩子的正常行為。過度的母愛,或者過度的強調母愛,並不能說就比普通的母愛強到哪裏去。

這有可能是一種精神控制。

一種原因是林素的母親對自己的過高要求。而另外一種,是林素母親通過表面對自己的過度要求,而把她所有的行為都強加在林素身上。這樣,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林素,包括她愛她,包括她不小心傷到自己……

在這樣的控制下,孩子會形成一種生存空間壓力。在這種生存空間內,她只能通過母親的思維方式思考,且認為母親的一切都是為了她,都是對的。

而一切為了她這樣的想法,無形中其實是一種心理綁架。這會讓孩子對母親有愧,比如如果不是為了她,母親會有更好的人生,比如不是為了她,母親可以吃魚肉,比如不是為了她,母親可以不用自己提那麽多東西……這像是把孩子逼入一個死角,孩子就在這個圈子裏從感恩,到愧疚,再到乖巧聽話無限循環,如此下去,孩子會輕易地對母親控制。